第70章 亲人相见
金沙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章 亲人相见,老婆同意了交换男人心态,金沙沄,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独立团奉命在波日桥守卫,确保战友们能够平安过桥。唐连长和她的姐妹们精神抖擞地站在桥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克基主席则带领着苏维埃政府的干部们,送上了一袋又一袋的粮食和衣服,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辣椒、草鞋等等物品,这些都是红军战士们急需的物资。新参加红军的藏族青年桑吉喜悦和扎西旺徐,在女红军陶营长和曾政委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把粮食物资搬到马背上,然后用绳子仔细地捆绑起来。他们动作迅速而熟练,显然已经对这项工作非常熟悉了。
在人群中,少明珍依然带着谢红军、根红英缓缓走来。少明珍一边走,一边教两个小姑娘轻声地背诵着雪山的地名:“大炮山、新龙山……”这些名字在她们的口中念出来,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人对那片未知的雪山充满了向往……
突然又来一队骑兵渐行渐近,为首的人翻身下马,师政委盯睛一看,原来是省委书记也来到了这里。跟着而来的还有雄国兵主席与姜亭富。师政委想想几个月前他们六对新人结婚,如今却有三对在这里出现,怎么单个出现的是省委书记呢?他们清楚地记得,那时省委书记迎娶的藏族姑娘确实美丽无双,被人称为金川之花。她的藏族名字叫做查比二姐,汉族名字叫羊英秀。
查比二姐的容貌堪称绝美,是丹巴美人谷美女的典型代表。用“貌美如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她年仅25岁,正值青春年华,秀外慧中却又不失妩媚,英姿飒爽且充满活力,浑身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仿佛春天里绽放的花朵一般,令人赏心悦目。不仅如此,查比二姐还是家中的独生女,备受父母的宠爱,犹如掌上明珠一般。她自幼聪明伶俐,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不仅能熟练掌握汉语,还精通藏语,可谓是才貌双全。
也许正应自古红颜多薄命的俗语,命运却对羊英秀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她十八岁那年,疼爱她的父母未经她同意,便擅自做主为她招了一个入赘郎君。这段婚姻起初还算美满,查比二姐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丈夫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突然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讯。
没过多久,查比二姐的父亲就因病离世了,这给她们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查比二姐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女儿,还要照顾年迈的母亲,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就在这个时候,红军来到了她们的家乡。查比二姐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心中对红军充满了好感和敬意。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红军。
由于查比二姐会说汉藏两种语言,而且她年轻活泼、办事干练、工作热情负责,很快就成为了红军中的一名翻译。后来,她还担任了波巴政府的妇女部长,负责组织和领导妇女们的工作。在工作中,省委书记注意到了这位活泼漂亮的妇女部长。他被查比二姐的聪明才智和工作能力所吸引,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次,在有张主席和总政委等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省委书记当着众人的面,大方地拿出一个本子,又递上一支铅笔,然后笑吟吟地对查比二姐非常直爽地说:“强扭的瓜不甜,婚姻自由,我就问你愿意不愿意跟我结婚,愿意的话,就在本子上打个勾,不愿意的话,就打个叉。”
面对省委书记如此直白的表白,查比二姐虽然有些害羞,但她心中其实早已喜欢上了这位省委书记。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在本子上划了一个勾,表示愿意与省委书记在一起。
他们喜结连理的当日,便马不停蹄地随红军踏上了转移的征程,一路向着炉霍与道孚进发。但从南方来的省委书记却在这藏区水土不服,不幸染上了一种要命的疾病——斑疹伤寒。妇女部长犹如温柔的天使,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着他,她如影随形,寸步不离,每日不辞辛劳地挤牦牛奶给丈夫饮用,绞尽脑汁想尽各种方法,一点一滴地调养着书记那虚弱的身体。就在书记的身体稍有起色之时,妇女部长却收到了母亲病危的家书,她心急如焚,整日以泪洗面,对母亲的病情忧心忡忡,对女儿的思念更是如潮水般汹涌。书记见她如此痛苦,毫不犹豫地同意她返回老家探望母亲,而她也在得到许可后,如离弦之箭般迅速地踏上了归途。
谁曾想羊英秀回到家中,母亲已经离世,女儿也惨遭反动派毒手。她欲哭无泪,悲痛欲绝,犹如万箭穿心般痛苦。这一来一回,竟耽误了十多个昼夜,待她再次折返去追寻红军和丈夫时,红军却因战情突变早已转移到那遥不可及的地方了。从此他们便如参商般天各一方,再无重逢之日。省委书记形单影只,郁闷到了极点。见到他们这般恩爱的几对夫妻,成双入对,如胶似漆,也无暇顾及其他,只是微微颔首,权当打过招呼,便自顾自地忙着去安排工作了。
而在波日桥头,送行的群众不解地。问道:“你们要往哪里去?”“什么时候再回来?”少明珍和谢红军、根红英互相看看,异口同声地说:“去北方打日本鬼子咯,下一个鼠年我们就回来。” 她们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这片土地许下了一个庄重的承诺。甚至,一些男战士们对着雅砻江东岸的大声喊话:“我们要走了,到北方打日本鬼子去,下个鼠年我们就回来!” 那充满豪情壮志的话语,在山谷间回荡,彰显着红军的无畏与担当。波巴政府的干部、青年骨干以及众多积极分子,连同雅砻江的老百姓们,都聚集在路旁,眼中满是眷恋与不舍。他们看着红军战士们收拾行囊,准备远行,心中五味杂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