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董卓乱政,大臣欺负皇上的妃子,诗韵拾梦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一次,侍御史扰龙宗前去向董卓汇报事情,因为进宫时没有解下佩剑,董卓便认为他冒犯了自己的威严,当场下令将扰龙宗打死。这一暴行震惊了整个京城,人们对董卓更加畏惧。
不仅如此,董卓还对何苗的尸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报复。他派人挖出何苗的棺材,将尸体拖出,残忍地肢解后扔在路边。何苗的母亲舞阳君也未能幸免,被董卓派人抓起来杀害,尸体被随意丢弃在苑中的枳落里,无人敢去收敛。
还有一回,董卓派遣军队到阳城。当时正值二月社日,百姓们都在社下举行祭祀活动。董卓的军队一到,就将所有男子的头全部砍下来,然后驾着他们的车牛,抢走妇女和财物。士兵们把砍下的头颅系在车辕轴上,一辆辆车接连不断地返回洛阳,还谎称是攻打贼寇大获全胜,一路上高呼万岁。进城后,他们将那些头颅焚烧,把抢来的妇女赏给士兵们做婢妾,甚至还做出奸淫宫中宫女和公主的恶行。董卓的种种暴行,实在是令人发指。
起初,董卓对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人极为信任,听从他们的举荐,让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人分别出任各州郡的长官。董卓本以为这些人会对自己感恩戴德,成为他在地方上的助力,却没想到,韩馥等人到任之后,竟然联合起来,集结兵力,准备一同讨伐他。
董卓得知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他认定是周毖、伍琼等人与这些人串通一气,背叛了自己。盛怒之下,他下令将周毖、伍琼全部斩杀。
其实,这其中还有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周毖,字仲远,是武威人;伍琼,字德瑜,汝南人。说起伍琼,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在谢承所着的《后汉书》中,记载着一个叫伍孚的人,他年少时就有着高尚的气节。伍孚曾担任郡里的门下书佐,当时他家乡的邑长犯了罪,太守让伍孚去传达命令,让督邮将邑长收押。伍孚却伏地劝谏道:“即使君主不遵守为君之道,臣子也不能不恪守为臣之礼。大人怎能让我去传达命令,抓捕自己家乡的邑长呢?恳请大人换其他人去。”太守觉得他很有骨气,便听从了他的请求。后来,大将军何进征召伍孚为东曹属,他逐渐升迁,担任了侍中、河南尹、越骑校尉等职。董卓祸乱朝政时,满朝文武都惊恐万分。伍孚身穿小铠,在朝服里藏着佩刀去见董卓,打算找机会刺杀他。谈话结束后,董卓送他到阁中,伍孚趁机拔刀刺向董卓。可惜董卓力气很大,向后一闪,伍孚没能刺中,反而被董卓抓住。董卓怒喝:“你竟敢谋反?”伍孚大声骂道:“你不是我的君主,我也不是你的臣子,谈何谋反?你祸乱国家,篡夺君位,罪恶滔天。今日就是我的死期,但我就是来诛杀你这个奸贼的,只恨不能将你在街市上车裂,以谢天下!”最终,伍孚被董卓杀害。至于伍孚到底是伍琼的别名,还是另有其人,就不得而知了。
与此同时,河内太守王匡也对董卓的恶行忍无可忍,他派遣泰山兵屯驻在河阳津,准备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得知消息后,心生一计。他先派出疑兵,装作要从平阴渡黄河的样子,吸引王匡军队的注意力,暗中却派遣精锐部队从小平津北岸渡河,绕到王匡军队的后方发动突然袭击。王匡的军队毫无防备,在津北被打得大败,士兵死伤殆尽。
接连的变故让董卓意识到,山东的豪杰们纷纷起兵反对他,这让他整日惶恐不安。于是,在初平元年二月,董卓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迁都长安。他召集公卿大臣们商议此事,司徒杨彪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从前盘庚五次迁都,殷地的百姓都满心怨恨,盘庚为此作了三篇文章来开导天下百姓。如今海内还算安稳,无缘无故迁都,恐怕会惊扰百姓,让他们像沸腾的蚂蚁一样聚集起来闹事。”董卓却不以为然,反驳道:“关中土地肥沃富饶,当年秦国就是凭借这里的优势吞并了六国。现在迁都西京,要是关东的豪强敢有所动作,我就用强大的兵力去逼迫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杨彪依旧坚持:“让天下动荡很容易,可想要安定下来却难如登天。而且长安的宫室早已破败不堪,短期内根本无法修复。”董卓不耐烦地说:“汉武帝时在杜陵南山下有几千处瓦窑,我们再从凉州运来木材,建造宫室并非难事。”见杨彪还是不同意,董卓脸色一沉,威胁道:“你是想阻挠我的计划吗?边章、韩约来信,都要求朝廷必须迁都。要是他们的大军东下,我可就救不了你了,你大可以和袁绍他们一起西行!”杨彪毫不畏惧,回应道:“我本就来自西方,只是担心天下局势罢了!”
这场商议不欢而散,董卓怀恨在心,他命令司隶校尉宣璠以灾异为由弹劾杨彪,随后便罢免了杨彪的官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