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6章 梁习传,大臣欺负皇上的妃子,诗韵拾梦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注:臣松之认为,王修和王思只是同事关系,既没有骨肉之亲,也没有刎颈之交。王修却愿意替王思受过,冒着不可预知的灾祸。这难道符合先贤的高尚理念吗?司马迁曾说:“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所以,君子不会苟且偷生,也不会无谓地赴死。如果王思不主动承担责任,曹操又不肯宽恕,那么王修的死就和自溺于沟壑一样毫无意义。王修的这种“死义”行为,难道真的是值得推崇的吗?)
后来,王修和王思都被同时提拔为刺史。王思被任命为豫州刺史。他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员,但做事过于琐碎,缺乏大局观。他的官职最终升到九卿,还被封为列侯。
据《魏略·苛吏传》记载,王思和薛悌、郤嘉都是从低微的职位起家,官位大致相当。三人中,薛悌稍微有些儒家学问,在任职的地方以办事简约着称。郤嘉和王思的行为作风相似。文帝曹丕曾下诏说:“薛悌是善于驳斥的官员,王思、郤嘉是纯粹的官吏,各赐关内侯,以表彰他们的勤勉。”王思虽然做事琐碎,但熟悉文书工作,尊敬贤士,礼待宾客,善于迎合权贵,因此也得到了名声。正始年间,他担任大司农。
他年老时眼睛昏花,脾气变得暴躁,下属们不知所措。他性格多疑,有一次,一个官吏的父亲病重,住在外面的房子里,官吏自己报告请求休假。王思怀疑他撒谎,愤怒地说:“世上哪有思念妻子却病重的母亲呢?”于是不批准休假。结果第二天,官吏的父亲就去世了,王思却毫无愧疚之意。他为人刻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王思又性急,有一次他拿着笔写字,一只苍蝇落在笔尖上,他赶走它,苍蝇又飞回来,如此反复几次。王思大怒,起身去追苍蝇,但没追到,回来后把笔扔在地上,还踩坏了它。
当时还有丹阳的施畏、鲁郡的倪顗、南阳的胡业,他们也都是刺史或郡守,当时的人们认为他们很苛刻残暴。还有高阳的刘类,历任宰守,苛刻暴虐尤其严重。但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没有被废弃。嘉平年间,他担任弘农太守。他手下的两百多名官吏,从不给休假,总是让他们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无论犯了什么错,轻重不分,他就揪住对方的头发,乱打一顿,把人拉出去又拉进来,如此反复多次。他还让人挖地找钱,当地市井里巷到处都是被挖的洞。他表面上说要简化政务,每次出行时,还假装命令督邮不要让下属官员曲意逢迎,暗中却记住那些没有来的人,然后发怒中伤他们。
他性格多疑,每次派大官出去,就让小官跟着监视;白天自己在墙壁间偷窥,晚上派干吏检查各部门,又觉得干吏也不可靠,又派铃下和奴婢互相检查。有一次他巡视时,住在百姓家里。这家的两只狗追猪,猪受惊跑开,头卡在栅栏里,哀号了许久。刘类以为是外面的官吏擅自聚餐,没有去查证,就让伍伯把五官掾孙弼拉进来,让他磕头责问。孙弼如实回答,刘类自己感到惭愧,于是找其他事情来掩饰。当地有个叫尹昌的百姓,快一百岁了,听说刘类要经过,就对儿子说:“扶我去见府君,我想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儿子扶着尹昌站在路边,刘类远远看到,就呵斥他儿子说:“用这种死人来见我。”他就是这样对人无礼。
按照旧习俗,百姓如果诽谤官长,有三种后果:升迁、免职和死亡。刘类在弘农时,官吏和百姓都深受其害,于是有人在他的门上写道:“刘府君有三不肯。”刘类虽然听说了,但仍然不思悔改。后来,安东将军司马昭西征,路过弘农,弘农人向司马昭告状,说刘类荒唐老迈,不能胜任郡守职务,于是他被召回朝廷担任五官中郎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