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蜜果学院的计划
子曰星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蜜果学院的计划,父子六人共娶一妻笔趣阁,子曰星辰,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鹏飞第一时间暂停相关工段生产,亲自带上技术人员连夜查找原因。
结果很快查出:那几日夜间温度忽降,糖水封罐时未做充分冷却,导致结晶回糖。
这是个技术性失误,但陈鹏飞没找借口。
“全责归我们。”他亲自给客户回电,“我们愿意承担调换和运费,必要时愿意补偿贵方额外损失。”
客户听后沉默片刻,只回了句:“你们是我见过最敢担当的村庄团队。”
换货当天,陈鹏飞在车间站了整整一下午。
“这不是为了赔货,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的错误,不能让顾客替我们买单。”
芳兰看着他,轻声说:“你知道吗,现在不光是厂区人服你,村里人也服你。”
“服我没用。”陈鹏飞摇头,“关键是我们不能辜负人家愿意买咱罐头、信咱品牌的那份信。”
危机处理完毕,合作方反而追加了新订单,说:“出了问题还能这样处理,说明你们更值得信赖。”
村民们听了,不由得一阵欢呼,但陈鹏飞却比之前更沉稳。
他在厂区墙上刷了一行字——
“不怕犯错,怕的是不敢面对。”
而墙的另一侧,是先前就写下的那句:
“从乡村出发,走进万家。”
两句遥遥相对,像一条长长的厂区走廊,串起这个村庄的过去与未来。
几天后,县里下派调研组到访,想把陈家村的经验汇总为典型案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调研员在记录本上写道:“这是一个真正用制度、自律与集体精神将农产品变成品牌的村落,是一种模式,不是一时热情。”
而陈支书,则对调研员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
“咱村以前是连雨都怕的地儿,一下雨路就塌、蜂箱就倒、人心就散。可现在下雨也不怕了,厂不怕,路不怕,人也不怕。你说这叫啥?我看,这就叫根扎进去了。”
调研员笑了:“这是根扎进地里,也扎进人心里。”
当天晚上,陈鹏飞没有再留在厂区,而是走到村东头的小山坡上,看着整个村庄灯火通明。
每一盏灯下,是一双干净的手,是一个愿意为集体出力的肩膀。
这,就是他想要的陈家村。
他轻声说:“等我们把所有流程都跑顺了,把每一批产品都做稳了,我要建一所‘蜜果学院’。”
芳兰站在他身边,诧异道:“学院?你还真敢想。”
“为啥不想?咱村这两年出了多少会管理、会销售、会设计的,不能只靠他们现在干活,要让他们教人,带人,让别的村也能学。”
“我们从山沟沟里走出来,就别让其他人还困在原地。”
那晚的月色明亮,连山道都被映得透亮。
而这条村庄走出的路,正慢慢伸向更远的地方。
不是一夜暴富的捷径,也不是靠外资推动的特例,而是一条由无数乡亲自己铺出来的产业之路、信任之路和尊严之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