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陈鹏飞的构想
子曰星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章 陈鹏飞的构想,重回六零开网店,我带全家丰衣足食,子曰星辰,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几天后,第一批完成实训的十个村庄陆续返程。
送别的清晨,村道边站满了陈家村的村民。女工们给每位学员装了一包路上吃的点心,老陈头带着几个小孩挥着手,喊着“欢迎再来”。
站在车门边,张浩一边帮学员搬行李,一边交代:“回去以后,别着急推广,先稳住流程、先打好核心班底。别怕慢,怕的是一团火回去没人接。”
陈鹏飞走到车前,最后一次看了大家一眼,说:
“你们是第一批走出来的人,别人会等着看你们成不成。你们要是站住了,那后面的路就更容易开。”
有学员开口喊:“陈哥,你放心,我们干不成,不回来见你。”
“干不成回来见我也行。”陈鹏飞笑着挥手,“但回来前得想明白:你失败是为啥,不明白就白来一趟。”
车缓缓驶出村口,道边一面红旗迎风招展,上面印着“蜜果复制计划——第一期”。
这是陈家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出村”,也是整个“蜜果学院”从试点走向体系化传播的关键节点。
返程结束后,陈鹏飞没有休息,而是立刻召集“蜜果运营小组”开总结会。
祠堂会议室里,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问题:
1.
哪些村回去后能立刻启动?
2.
3.
哪些人回去以后需要驻点支持?
4.
5.
哪些操作环节存在结构性复用难题?
6.
林璐璐提出:“我们的系统后台目前只能支持本村操作,外村登录容易出错,建议开发多村协同版本。”
陈东也补充:“物流反馈里,外地村的客户处理效率比我们村慢三成。建议每个复制点配备一名我们村的客服轮岗驻点。”
芳兰则皱着眉头说:“我担心不是流程,是人心。他们在这里学得好,但回去以后会面对质疑,会被拖后腿,会有各种借口放弃‘规矩’。”
陈鹏飞沉默了一会儿,说:“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咱们能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系统孵化地’,不光要看教得多好,更要看咱送出去的人,在回到原土壤之后,是不是还坚持得住。”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启动‘回访机制’。”
“每个试点村都设一位督导员,十五天内回访一次,记录、评估、问问题、做追踪。咱不怕他们做得不好,就怕他们做完不总结、遇事不吭声、出了问题全赖环境。”
众人点头。
那天晚上,陈鹏飞回到办公室,独自坐着写了一封邮件。
收件人,是一位刚刚离开的学员——张浩带过来的老村支书,七十岁,回村时说:“我这把年纪,不为自己干,我是想把经验留给下一任村干部。”
他在邮件里写:
“老支书:
您说过您担心年轻人不愿意接力,怕他们半途而废。
我想告诉您,您在陈家村学到的,不只是操作流程和罐头技术,您带走的,是一种‘一村人能靠规矩立起来’的思想。
您回村那天,我站在村口,看见您坐车离开。我心里想的是,如果这事能成,那未来全国能有上万个村庄不用求人,就能靠自己做出一个罐头,一瓶蜜,一条出路。
咱们都活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敢干一点,信一点吗?
只要您愿意,我保证,咱们陈家村这边的门永远开着。”
写完后,他点击发送。窗外月光洒在办公桌上,照着那份厚厚的“复制计划反馈表”。
那一刻,陈鹏飞忽然觉得:过去的两年,不是他一个人的抗争,而是真正成为了一群人的共同坚持。
而在祠堂的后堂里,芳兰也坐在灯下,给自己班组的女工们开小会。
她铺开一张大纸,在上面写下:
“下半年目标:女工带女工,输出五位女性驻点讲师。”
“我们不能总靠男人出去讲,我们女人也要讲,讲贴标、讲质检、讲售后。能操作机器的人,也能操作流程。”
陈鹏飞说:“你们要是站住了,不光是你们村能走下去,后面想走的、正在犹豫的、没敢迈出这一步的村,也就看见路了。”
车上的人一时没说话,有人红了眼圈,有人把手放在那瓶贴着自己名字的罐头上,像捧着一块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会站住的。”一位中年男人忽然开口,他是湖南试点村的队长,过去几年合作社经营失败两次,这次是咬着牙借钱来的,“哪怕再摔一跤,我们也不回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