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幺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5章 合龙,民间故事录合集,零幺捌,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98年初秋的沅水河畔,晨雾还未散尽,二大桥工地上已是一片喧嚣。塔吊在灰蒙蒙的天幕下划出弧线,震捣器的嗡鸣惊飞了芦苇丛里的白鹭。项目经理李国强叉腰站在东岸引桥上,看着最后一块预制梁缓缓降落,工装裤口袋里揣着早就准备好的鞭炮——这是他从老家带来的习俗,每完成关键节点都要放一挂。
\"成了!\"当测量员打出oK的手势,四十多岁的汉子眼眶发热。这座横跨沅水的大桥是市里重点工程,从立项到如今整整五年,他带着两百多号人熬过了三个汛期。想到明天就能把\"沅水二桥合龙仪式\"的横幅挂上主塔,李国强摸出手机要给老婆报喜,指尖却在拨号键上顿住了。
西岸桥面传来金属扭曲的异响。
李国强跑过三百米桥面只用了两分钟。晨雾里,本该严丝合缝的合龙段中间,赫然裂着条十公分的豁口,像张狞笑的嘴。他抄起撬棍捅进缝隙,冰凉的河风从豁口里倒灌上来,激得人后颈发凉。
\"李头,全站仪显示高差正常。\"测量员的声音发虚,\"可这缝...\"
工人们围过来七嘴八舌。老焊工赵师傅突然打了个哆嗦:\"邪门,我焊了三十年钢箱梁,焊枪头刚靠近这缝就发蓝。\"他摊开手掌,虎口处结着层白霜。李国强这才注意到,九月溽暑天,裂缝周围的钢板竟凝着水珠。
市里的紧急会议在当天下午三点召开。建设局局长摔着检测报告:\"应力分布正常!温度形变在允许范围!你们跟我说这是科学问题?\"会议室鸦雀无声,投影仪在专家们脸上投下晃动的光影。结构工程师提议千斤顶微调,材料学家要灌特种环氧树脂,连民俗协会的老先生都悄悄嘀咕是不是犯了太岁。
夜幕降临时,二十台液压千斤顶在桥面嗡嗡作响。李国强盯着仪表盘,指针刚过50吨荷载就疯狂抖动。\"停!停!\"他对着对讲机大吼,西岸桥塔突然传来令人牙酸的金属呻吟。众人抬头望去,月光下三十米高的塔柱竟像面条似的左右摇晃。
接下来七天成了噩梦。省里调来的智能温控系统让钢板起了燎泡,德国进口的碳纤维补强材料刚抹上就龟裂成蛛网。第十次方案失败那晚,李国强在指挥部角落发现蜷成团的赵师傅,老焊工眼神发直地念叨:\"焊花往缝里飘的时候,我听见有人叹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