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高层讨论大清 首长要来调研
用户8800253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1章 高层讨论大清 首长要来调研,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用户88002538,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二号首长问:“杨家为什么会解除合同,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任主任:“其实街道办和昌平县主要领导当时都是杨家人。而豆制品厂几方争夺,杨家为了平衡关系,厂长位置给了吴家的人。这边街道办解除了合同,那边昌平县政府就企图低价接手,这样供货方就控制在杨家手里,还能间接卡住厂子的脖子。没想到一下玩脱了。村里利益受损直接摔了盘子,村办厂关了,原来种植大豆基地直接改种别的粮食……
后来杨老出面请出何大清救厂,何大清才出手从东北调来原料应急,稳定了局势,又让杨家在香江联系了中兴粮业,才有了稳定的原料渠道……。只是这条渠道远,成本高出很多,效益较以前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但是还必须强维持着……
二号首长走回办公桌,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所以后来杨家就把他发配到昌平了?“
“表面上是平调,实则...”任局长压低声音,”当时昌平是出了名的贫困县,年财政收入不到五十万,连干部工资都发不出来。谁都没想到,何大清去了不到两年,昌平就...”
“去年财政收入多少?”二号首长突然打断。
“一亿五千三百万,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外汇收入更是占了全市的45%。”
二号首长把茶杯放到桌上:“一个县!比有些省都强!他怎么办到的?”
任局长翻开另一份文件:“首长您看,何大清到昌平后当即就干了四件事:……”
“中兴集团...”二号首长眯起眼睛,“和他什么关系?”
“这...”任局长略显迟疑,“中兴集团是1963年经您特批成立的对外窗口公司。何大清确实与中兴往来密切,但所有交易都经过严格审计,完全合法。特别是粮食进口,几乎都是平价转给国内,他自己分文不赚。”
二号首长沉思片刻:“那个香江何氏集团呢?”
“香港何氏集团由尤氏家族控股,掌舵人尤正义是解放前去的香港。我们调查发现,何大清与尤家没有任何亲属关系,业务往来也完全正常。”
办公室再次陷入沉默。二号首长走到墙上的全国地图前,手指点在昌平的位置:“现在多少家族盯着这块肥肉?”
“至少五家。”任局长苦笑,“上周王老的秘书,李办主任,还有杨家的女婿,都通过各种渠道递话,想安排人去昌平任职。”
“哼!”二号首长冷笑一声,“摘桃子倒是积极。市里什么态度?”
“市里顶住了压力。李书记明确表示,近期不会调整昌平领导班子。特别是...”任局长顿了顿,“这次县委书记退休,何大清主动推荐了常务副县长王泽接任,自己甘居县长之位,说要完成四年发展规划。”
二号首长猛地转身:“王泽?王家的那个...边缘人物?”
“是的,就是王老那个从不待见的孙子。”任局长忍不住嘴角上扬,“说来讽刺,王家倾力培养的几个子弟都在机关混日子,而这个被放养的孙子,24岁就要当县委书记了。”
“有意思...”二号首长坐回椅子上,突然问道,“何大清生活作风方面呢?”
“无可挑剔。现任妻子是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何大清对继子女视如己出。大院里的邻居都说他是个顾家的好男人。前妻白洁到现在还念他的好,说后悔当初...”
二号首长抬手打断:“够了。通知下去,下周我亲自带队去昌平调研。特别是那个秦家村,听说搞得很好?”
“秦家村现在号称'四九城第一村',去年村集体收入二百八十万,村民住上了统一规划的小洋楼,那些七层的高层楼房都是给外地去他们村务工的工人住的。他们生活比城里人过得还滋润。现在村里出名的企业就有四家。”
二号首长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何大清啊何大清……”
与此同时,昌平县政府会议室里,何大清正在主持经济发展会议。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刚毅的脸上,他不急不缓的说 “同志们,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再建五个村办企业,让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再次有大的跃升!”他的声音洪亮有力,丝毫看不出已经连续工作十一个小时的疲惫。
会议室角落里,年轻的王泽认真记录着,眼中满是敬佩。想想前几天姑姑委婉的表达王家家主想约他见上一面的事,不禁撇撇嘴。
窗外,昌平的土地上,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上卡车川流不息,田野里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