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6章 寻找“张兰”,初现端倪,穿回六零,闪婚军嫂,硬核求生,描牍,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张意外捡到的、写有“张兰”名字的废纸,成了苏麦子心中最大的秘密和最重要的线索。她知道,弄清楚“张兰”是谁,以及她和许副营长、甚至可能和顾沉舟之间发生过什么,是解开当前困局的关键。

但是,在一个信息闭塞、人口流动性极低的年代,想要凭空打听一个可能只存在于十几年前知青点里的普通名字,谈何容易?

苏麦子明白,这件事必须极其小心谨慎,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尤其是不能让顾沉舟察觉到她在调查这件事。

她决定从最稳妥、最不易引起怀疑的途径入手——聊天。

军属大院里的嫂子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大多是农村出身,但也有少数是当年跟随丈夫从城市或者其他地方过来的。她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天南海北,家长里短,什么都可能谈及。或许,在她们的闲聊中,能捕捉到一丝关于“张兰”或者相关知青点的信息呢?

于是,苏麦子一改前段时间的“沉默是金”,又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嫂子们的聊天中去。当然,她表现得非常自然,主要是倾听,偶尔才插几句话,引导一下话题。

她会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过去”、“老家”、“下乡”等方面引。

“李嫂,听您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啊?您老家是哪儿的?”

“王阿姨,您当年是跟着叔叔随军过来的吗?以前在地方上是做什么工作的呀?”

“说起来,现在好多城里娃娃都下乡当知青了,也不知道他们在乡下过得怎么样……”

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苏麦子旁敲侧击地打探着。可惜的是,几天下来,虽然听了不少家长里短和陈年旧事,但关于“张兰”这个名字,或者与许副营长、顾沉舟可能相关的那个特定知青点,却始终没有任何线索。

这条路似乎走不太通。苏麦子没有气馁,又开始琢磨别的办法。

她想起顾沉舟书房里(虽然简陋,但也有个小书架)有一些旧报纸和旧杂志。或许,可以从这些故纸堆里找到点什么线索?比如,当年关于知青下乡的报道?或者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宣传?

说干就干。趁着顾沉舟不在家,苏麦子溜进他的“书房”,开始翻找那些落满了灰尘的旧报纸合订本和杂志。

这些报纸杂志大多是六十年代初期的,上面的内容充满了时代特色,不是社论就是宣传报道。苏麦子耐着性子,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特定地区知青点的报道。

翻了好几天,眼睛都快看花了,依旧没什么太大的收获。关于知青下乡的报道是有,但大多是些歌功颂德的套话,很少涉及具体的人名和地点。

就在苏麦子快要放弃的时候,她的目光被一份已经发黄的《解放军报》角落里的一则小小的表彰通报吸引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快穿:黑化大佬攻略计划

夏日暮雪

这样的修仙真快活

香叶

药女重生,和太子中了最强情毒

红兔

全民转职我的职业是应届毕业生

嘟嘟了个ber

娱乐,资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胖想减肥

毒脉通天:从丹奴到万界毒尊

渊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