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作的小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活字排章见字魂,笔耕者:文心长明,不会写作的小林,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手机震动,母亲发来照片:她坐在书房藤椅上,面前摆着许砚秋大学时的诗集,书页间夹着汪曾祺送的活字书签。“视力又模糊了些,”老人在微信里说,“但给你换函套时,摸到这些活字,就像摸到了你的文字在呼吸。”照片里,母亲的手背上有淡淡的墨渍,那是整理他旧稿时留下的——二十年来,她始终用这种方式,与他的文字保持着最质朴的连接。
深夜,许砚秋在印刷坊客房翻看《字史印话》,书页间飘落的槐木屑上,隐约可见“敬惜字纸”的刻痕。隔壁传来陆辰安与制墨师程雪堂的交谈声,他们正讨论如何将活字的“可组合性”与徽墨的“墨色层次”结合,设计出“文字拼图触发毒杀”的诡计。
周明宇的消息悄然弹出:“‘新文心论坛’将设立‘活字精神’专题,汪曾祺的活字版修复术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的创作启示。”许砚秋望向窗外,瘦西湖的灯笼在雨雾中摇曳,像悬在字里行间的标点符号。他忽然想起汪曾祺说的:“活字贵在能拆能合,文章贵在能断能连——每个字都是活的,得让它们在故事里走出自己的路。”
他提起笔,墨在宣纸上洇开一个端正的“仁”字,笔画间的留白处,仿佛能看见汪曾祺调整字模时专注的眼神:“汪曾祺踩着木梯调整字架的声响,惊飞了檐角的雨燕。那些在木格里沉睡的汉字,在他掌心重新苏醒,带着槐木的清香与时光的包浆——就像我们写故事,每个字都不该是算法里的代码,而该是带着人间烟火的活物,能在读者心里站成自己的模样。”
墨痕未干,案头的活字模忽然映出窗上的雨珠,宛如无数个跳动的标点。许砚秋知道,这一章写下的不仅是悬疑诡计,更是对汉字灵魂的致敬——就像活字印刷术让文字获得自由,好的故事也该让每个字都保有尊严,在时光的版面上,永远排列出属于人类的、有温度的篇章。
远处,天宁寺的钟声穿过雨幕,与活字印刷机的老铜件轻响交织。许砚秋合上笔记本,案头的“仁”字字模在台灯下投出温暖的影子——那是下一章的开始,也是千章长卷中,又一处等待读者触摸的“文字心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