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作的小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青瓷冰裂隐玄机,笔耕者:文心长明,不会写作的小林,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小寒后的景德镇飘着冬雨,许砚秋跟着陶瓷匠人江慕白走进「聚贤窑」时,首先被窑炉里跃动的火焰勾住了视线——老匠人正用竹片搅动釉缸,釉浆泛起的青纹在窑火映照下宛如流动的翡翠。「汝窑讲究『雨过天青云破处』,」江慕白的指尖掠过釉面,「这抹天青色要在窑内千度高温中与火博弈,差一分便失了灵性。」陆辰安的目光落在案头的「冰裂纹」笔洗上,某道裂纹的走向明显违背自然规律——这或许是解开近期陶艺家猝死案的关键。他的指尖在备忘录飞速敲击:凶手利用釉面应力制造延时毒杀装置,窑变过程中释放的一氧化碳与釉料中的砒霜发生反应。
晚晴的镜头掠过墙上悬挂的《陶说》注疏,泛黄纸页间夹着片汝窑残片,上面用朱砂写着「胎釉相克,水火相济」。江慕白转身时,腰间的牛皮工具袋晃出细碎的瓷粉,袋口绣着极小的「守火」二字——取自《天工开物》「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是陶工传了五代的祖训。「现在都用温控窑炉,」他敲了敲案头的玛瑙杵,「可机器控得出温度,控不出匠人看胎土干湿、听窑火声音的那口气。」
午后在「开片间」,江慕白展示了镇阁之宝「北宋汝窑莲花式温碗」的修复笔记,泛黄纸页间夹着根弯曲的银丝——经检测含微量汞齐。「当年匠人在碗底的『莲心纹』里留了道『藏釉缝』,」他用显微镜照着碗内侧,「看似修补的裂纹,实则是传递密信的空心管——每个错裂都是瓷魂的私语。」陆辰安盯着裂纹的分布,忽然想起在灯彩坊见过的光影贴片:凶手可利用釉面应力制造压力触发装置,特定温度下裂纹扩展释放毒针。
手机在此时震动,陆辰安的编辑发来消息:「《淬刃》‘金丝迷局’章节被赞‘工艺悬疑天花板’,但建议增加‘AI窑变艺术家失控’的赛博元素。」年轻人望着江慕白用紫金土调配釉料的手,瓷粉扬起的轨迹与手机屏幕上的数据流曲线诡异地重叠。「江师傅,」他问,「算法能算出胎釉的膨胀系数,能算出您绘『莲』字时的心境吗?」老人忽然停下动作,指腹摩挲着温碗上的「冰裂纹」:「我绘每个字时都想着,这瓷若埋在地下千年,后人会不会从裂纹里读出匠人的心跳。」
暮色漫进陶工坊时,江慕白打开樟木匣,里面躺着历代陶工的「错题瓷器」:裂了冰纹的「水仙盆」、塌了窑变的「钧窑尊」、还有修补过三十三次的「定窑孩儿枕」。「康熙年间的学徒在『弦纹瓶』上多刻了三道纹,」他摸着残件上的修补痕迹,「后来在匣底刻下『敬瓷如敬命』——每个错裂都是瓷土对匠人的警示。」许砚秋忽然想起自己在《砚田记》里删掉的瓷窑比喻,那些被精简的文字,何尝不是对「冰裂纹留白」的致敬?
归程经过龙珠阁,陆辰安忽然停在「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的布展现场。全息投影正在演示AI设计的「未来窑变」作品,而江慕白送的「冰裂纹」茶盏此刻正在口袋里发烫,裂纹间的青釉带着手艺人的温度。「许老师,」他望着展厅里的智能窑炉,「凶手可以利用胎釉的膨胀系数差制造延时爆炸,就像江师傅说的『水火既济,物极必反』——杀机藏在釉面开裂的临界点。」
手机震动,母亲发来微信:「今天试着用江师傅送的紫金土捏了个小杯,手抖得厉害,倒像你爸当年在景德镇学艺。」照片里,老人面前摆着只歪扭的茶杯,杯身用红笔描着未完成的「青」字——那是她在视力衰退后,第一次用儿子笔下的匠人技艺触碰瓷器的温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