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作的小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碑刀斧凿刻心痕,笔耕者:文心长明,不会写作的小林,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明后第七日,关中平原的柳絮漫过西安碑林的朱漆碑亭。许砚秋跟着碑刻师李石泉走进「石经阁」时,首先听见的是錾子击打碑石的脆响——老匠人正对着《开成石经》残碑补刻,青灰色的石屑落在他藏青色长衫上,像未干的墨迹。

“刻碑如写史,”李石泉的刻刀在“孝”字的最后一画上顿出方折,“横要像秦岭稳,竖得如泾河直。”陆辰安的目光落在碑侧的“碑额”雕刻上,蟠螭纹的某处鳞甲明显新于周边——这或许是解开连环杀人案的关键线索。他的指尖在备忘录飞速敲击:凶手用碑刻的“阴阳刻”手法制造死亡信息,阴刻线里的金粉实为铊盐,接触皮肤即中毒。

晚晴的镜头掠过墙上悬挂的《碑版广例》抄本,泛黄纸页间夹着片拓片残页,上面用朱砂标着“碑阴”“碑侧”的铭文位置。李石泉转身时,腰间的牛皮工具袋晃出细碎的石粉,袋口绣着极小的“贞石”二字——取自《文心雕龙》“镕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是碑刻匠人的祖训。“现在都用激光雕刻,”他敲了敲案头的青铜錾子,“可机器刻得出笔画,刻不出匠人趴在碑上听石纹的那口气。”

午后在“洗碑池”畔,李石泉展示了镇阁之宝《大秦景教碑》的修复笔记,泛黄纸页间夹着片石英砂——那是从碑身裂缝中取出的异物,经检测含有微量砒霜。“民国年间的修复师在这儿补刻时,”他指着碑额处的修补痕迹,“发现原碑竟藏着唐代波斯商人的密信——每个错刻都是历史的呼吸孔。”陆辰安盯着石英砂的分布轨迹,忽然想起在徽墨坊见过的烟炱凝结原理:凶手可利用碑石的“石筋”(天然矿物线)隐藏毒剂,遇水溶解后渗入土壤。

手机在此时震动,陆辰安的编辑发来消息:“AI生成的‘碑刻谜案’章节点击破百万,建议植入‘智能碑刻扫描’设备增强科技感。”年轻人望着李石泉用鬃毛刷清理碑面的手,石粉扬起的轨迹与手机屏幕上的数据流曲线诡异地重叠。“李师傅,”他问,“算法能算出碑刻的风化程度,能算出您刻‘忠’字时的心境吗?”老人忽然停下动作,指腹摩挲着碑额的蟠龙纹:“我刻每笔时都想着,千百年后有人摸这碑,能摸到我们这代人的骨头。”

暮色漫进碑廊时,李石泉打开樟木匣,里面躺着历代刻工的“错题碑”:缺了角的《曹全碑》残片、刻错笔画的《九成宫醴泉铭》碑额、还有修补过三次的《多宝塔碑》碑阴。“乾隆年间的刻工在‘礼’字里多刻了一竖,”他摸着残片上的凿痕,“后来在碑座刻下‘敬石如敬祖’——每个错刻都是碑魂对匠人的警示。”许砚秋忽然想起自己稿纸上被反复修改的句子,那些深深刻下又凿去的字迹,何尝不是文字对写作者的拷问?

归程经过“孔庙碑林”,陆辰安忽然停在《石台孝经》碑前。碑身的“盛唐气象”浮雕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他望着碑侧的“注疏”小字,忽然顿悟:凶手可利用碑刻的“双钩填墨”技法,在拓片上制造双重影像——表面是儒家经典,实则是杀人路线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玄幻:万界团宠,我的群友全疯了

汴梁城的神兽

提枪入两扇门免费看

帅哥叔叔

受穿越到兽世的文

挽留夜间的风

M灌肠训练一天

冬末春初的余风

骑马承欢by十二

一只蝶歌

清冷病弱美人弱

城门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