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帝王的权衡之术
风吹梧桐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6章 帝王的权衡之术,k9的任务表详细图解,风吹梧桐街,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日后,江都。
皇宫的御书房内,檀香混着朱砂墨香在暖阁中萦绕。
景帝斜倚在龙榻上,望着下首笔直站立的宋焱。
忽然发现这个堂弟的肩背,比一年前流放时宽了不止一圈。
玄色战袍上的飞虎纹,竟与御案上的景龙令暗合。
“焱儿,”景帝的手指划过案头的平乱捷报,“昨夜,叛军在金州围攻安北侯府,你本可借机诛杀郭平之,为何留他活口?”
宋焱的目光落在御案上的庆国密信,想起郭平之临终前的癫狂:
“陛下,留着活口,才能让满朝文武看见,主和派与庆国的勾连有多深。”
他忽然抬头,“况且,臣需要活口指认梁玉成的通敌证据。”
景帝的瞳孔微缩,这个回答既彰显了谋略,又避开了功高震主的嫌疑。
他忽然轻笑,从玉匣中取出鎏金虎符:“镇国大将军的印信,朕给你。”
虎符入手时,他刻意加重语气,“但六部尚书的任命,朕已擢升李长青为吏部尚书,陈老将军掌管枢密院。”
宋焱明白这是帝王的制衡之术,抱拳时景龙令与虎符相撞,发出清越鸣响:
“陛下圣明,臣唯知沙场效命,收复高京。”
他忽然从袖中取出猫头卫的密报,“庆国玄甲军已到通天河西岸,范文正命人在高京太庙为范明远举行‘继位大典’。”
景帝的手指骤然收紧,高京是大景旧都,太庙中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范氏拿着假的禅位诏书,所以一直保留大景太庙)。
他忽然指向舆图上的通天河:“沈淮安的镇北军只有八万,如何抵挡二十万玄甲军?”
“陛下放心,”宋焱的复合弓模型在案上泛着冷光,
“臣已改良安州弩为连弩,可在百步内穿透玄甲;
姜承玉的弓箭手部队,正往通天河运送爆燃箭。”
他忽然压低声音,
“况且,庆国内乱在即,楚玉溪已派密使前往狄国,要借狼族骑兵断范文正的后路。”
景帝的眼中闪过精光,楚玉溪与范文正的内斗,正是大景的转机。
他忽然想起周王宋襄的密信:“焱儿善用江湖势力,庞门与忠义堂的弟子,已渗透庆国三州。”
于是点头:“朕许你统辖江南大营,但每月需向枢密院报备军情。”
“臣遵旨。”宋焱知道这是景帝在划界,却也懒得计较,江南大营的调令还在父亲手中,猫头卫的情报网更不需要经过枢密院。他忽然呈上一卷羊皮纸,
“这是臣草拟的‘新军编制图’,将镇北军与江南大营混编为‘飞虎军’,设五营十二卫,由心腹将领统领。”
景帝扫过图上的名字:李望北、姜伯言、沈力……皆是宋焱的嫡系,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人确是打仗的好手。
他忽然指着“情报司”一栏:“庞门弟子遍布天下,倒也省了朕养青牛卫的银子。”
君臣相视而笑,却各有心思。
宋焱知道,景帝的信任是把双刃剑,既让他手握重兵,也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景帝则明白,在庆国压境的当下,唯有宋焱能整合江湖与军队,只是这柄剑若想收放自如,还需更多的制衡。
“对了,”景帝忽然想起什么,从枕边取出半块玉佩,“这是杨妃让朕转交给你的。”
玉佩上刻着飞虎纹,正是当年李婉的贴身之物。
宋焱的手指抚过玉佩上的刀痕,想起滂沱山脚下杨守珠的笑脸,想起她即将临盆的身子:
“替臣谢过杨妃,等收复高京,臣定要在太庙为母亲请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