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绝不可能!"
梵a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2章 "绝不可能!",港片:开局拍电影,主角叶子楣,梵an,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绝不可能!\"
贺新面容冰冷,冷言道:\"早告诫过你,层次不同,手段各异!\"
\"年轻人,听我一言,越往上攀,越需收敛野性,否则必遭惨败。\"
\"譬如高进,屡次图谋报复,我却从未动杀机!\"
霍曜点头:\"我懂了。\"
\"不,你未悟!\"贺新寒声道,\"我不杀高进,实因深知他无法胜我,你亦然!\"
\"话虽如此,你却让我震惊,直至今日方知你用心良苦,竟是意欲取我而代之,成为澳门赌王!\"
\"野心不小!\"
\"竟怀此念,莫非你以为上次侥幸得胜,便能再次奏效?\"
\"年轻人,太过天真!\"
霍曜面无波澜,只道:\"哦。\"
咔嚓!
一句淡漠的\"哦\"后,霍曜果断挂断电话,徒留那边的贺新满是疑惑。
许久。
\"霍!文!曜!!\"
怒吼震耳欲聋,三字从贺新办公室传出,随即他的手机被砸成碎片。
第四七九章:狂怒!(第一更)
近几日,除了贺新和陈金城怒不可遏,怒火滔天外,还有一位同样深陷困境的人——雷绝坤!
九龙建业是他根基所在,却遭遇重创!
霍曜给利兆天打电话后,利兆天迅速行动,在股市中大量购入九龙建业的股份。
他原本持有九龙建业4.4%的股份,短短几天内便收购了4800万股,占总股本12%。
如此一来,利兆天对九龙建业的持股比例升至16.4%,成为仅次于雷绝坤的第二大股东。
这一行动是利兆天为霍曜出力,所用资金皆为个人财产,未动用四海集团资源。
九龙建业股价因之暴涨,从每股6港币跃升至8.5港币。
利兆天以平均每股7.5港币的成本购入这4800万股,总计花费3.6亿港币。
在整个港岛,只有像利兆天这样的超级富豪能轻松拿出如此巨款。
雷绝坤根本无法相比,尽管他身家20亿,但多数为上市公司股票,实际可支配现金极为有限。
正如霍景良当年掌控九龙巴士时一样,雷绝坤输就输在“没钱”
。
生意场上,手段与谋略固然重要,但充足的流动资金才是制胜关键。
再多的技巧,在雄厚资本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金钱帝国的降维打击。
雷绝坤濒临崩溃,他万万没想到,利兆天这种顶尖富豪竟会垂青小小的九龙建业!
九龙建业虽有不错的发展,但其资产净值仅20亿,市值却高达24亿,远超实际价值。
一旦传出不利消息,股价便会大幅下跌,这绝非优质投资项目。
利兆天乃港岛闻名的“股市神童”
,多次成功商业操作让他声名鹊起。
他的眼力非凡,怎会察觉不到问题?然而,他依旧选择行动。
商业运作的核心前提是上市公司资产净值高于市场预期。
他究竟意欲何为?莫非真想掌控九龙建业?
从利兆天的行为看,答案似乎如此。
成为第二大股东后,他并未停止脚步。
这分明是有意针对!
雷绝坤怒不可遏。
先是霍景良夺取九龙巴士控制权,接着利兆天又觊觎九龙建业,这些人究竟为何与自己作对?
更让雷绝坤愤慨的是,霍曜也在背后推波助澜。
利兆天出手后,司马祥、罗敏生迅速跟进,利用富盈资本在股市中频繁买卖九龙建业的股票。
他们手法灵活,时而买入,时而卖出,形成复杂的博弈态势。
此次行动中,利兆天为主导,金牛证券协助。
若仅利兆天一方持续购入,股价突破十元并非难事,但收购成本过高,不具经济性。
数日后,富盈资本已持有九龙建业3000万股,占股7.5%,总投入2.16亿,每股成本7.2港币。
富盈资本曾因收购能达科技一举成名,而霍曜与富盈资本的关系早已被揭露。
雷绝坤自然清楚,富盈投资有限公司归属霍曜。
他怒火中烧,本能认为霍曜此刻落井下石,是因为金公主院线上映东正传媒那部电影。
此举显然是为了迫使自己为《逃学威龙》安排黄金档期。
当然,雷绝坤并非无所作为。
当利兆天与富盈资本联手出击之际,为扞卫自身根基,他持续增加对九龙建业的持股。
他最初持有九龙建业28%的股份,随后增持至6%,总持股达34%。
这一比例已是他能持有的最高限度,因港岛证监会规定,若有人或机构持有上市公司超过35%股份,将触发全面收购程序。
一周后,首轮激烈博弈暂告一段落。
最终结果如下:
雷绝坤持股34%、利兆天持股16.4%、富盈资本持股7.5%。
霍曜一方进展顺利,占米、姚可可及师爷苏方面亦然。
冯炳荣和徐茂才这两个角色尤为特别,他们不愿退出。
占米负责冯炳荣,师爷苏负责徐茂才。
二人深信影视行业的潜力,即便溢价提升至30%,仍断然拒绝。
然而,占米与师爷苏并非易与之辈。
他们并未施压,也未提及天赐的背景,仅要求冯、徐二人静观其变。
变什么?当然是观察富盈资本如何应对雷绝坤。
二人还简单调研了霍氏集团,差点被其规模震惊。
无需赘述天赐的背景,因为自始至终,占米和师爷苏都未曾打算启用它,这亦是霍曜的指示。
正常商业操作,遵循商业规则即可。
他们惊异于霍氏集团的庞大版图:假货、杂志、报纸、地产、服装制造、影视、安保、金融等,涉足领域之广超乎想象。
更令人胆寒的是霍氏集团的雄厚资金流。
真正让他们惊惧的,还是霍曜过往的辉煌战绩,简而言之:果断、狠辣。
只要霍曜决心达成目标,便无不可为,纵使坐拥亿万财富,他也敢于孤注一掷。
如今欲夺金公主,向雷绝坤发难,便是最佳例证。
雷绝坤至今仍未明白霍曜的真实意图,凡与霍氏集团有过接触的人,无不守口如瓶。
冯炳荣和徐茂才虽选择妥协,但也想放手一搏。
于是,在明确拒绝占米与师爷苏后,二人主动联系对方,提出各出售两家影院给霍氏集团,即使按市价交易也无妨。
此外,他们承诺会提供额外支持,例如凭借个人能力协助管理金公主。
不仅如此,他们还表示愿意帮助霍氏集团收购四家租赁影院,并且对一些特定影院,也能借助人脉促成收购。
第四八〇章:成功!
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霍曜的预期。
占米汇报情况后,霍曜立即指示孟波进行调查,查阅资料后发现这两人确实是影视行业的能手。
相较雷绝坤,他们身价仅数千万,性格圆滑且善于审时度势,不像雷绝坤那般专横跋扈,而且从业经验超过十年。
综合考量后,霍曜认为这两人容易驾驭,日后可交由他们负责院线事务。
霍曜迅速拍板,让占米转达同意的信息,邀请他们加入霍氏集团。
与此同时,他否决了他们提出的平价出售四家影院的提议,最终将价格上调20%,作为他们的投资回报。
这种坦荡磊落的处理方式不仅让二人感到意外,更增进了对霍曜的信任与敬意。
后续收购过程中,二人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港岛共十五家影院,但并非全部符合霍曜的标准。
经过多方面考量,最终锁定四家符合要求的影院,集中资源全力推进。
一周后,随着商业活动暂告一段落,金公主院线收购一事也随之尘埃落定。
最终结果:
金公主院线旗下的20家影院中,雷绝坤出租的4家影院未能参与交易。
其余16家影院以30%的溢价全部售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