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8章 政体篇(一),借古鉴今,忙种,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短经·政体》主要论述了不同的政体形式及其优劣,探讨了君主应如何治理国家等问题,以下是相关内容介绍:
政体的设立
古代设立帝王是为了防止强欺弱、狡猾欺老实,由帝王统一教化。但一人无法管理整个天下,所以设立三公九卿来辅助,对于风俗不同的偏远之地,则设立诸侯来教化。
不同政体的特点
《长短经》提到历史上存在“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三种基本发展态势。“王道”追求“圣王之治”,符合君明臣和、忠孝仁义的治理理想,但有时会显得迂阔,缺乏刚性;“霸道”追求“富国强兵”,符合为政以刑、为政以君的治理现实,不过容易出现任性使力、蛮横逞强,缺乏韧性和弹力。
治理策略
书中认为治理国家要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应变。礼法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但“礼”可能会出现繁琐虚礼的弊端,法令规章也可能与时代要求脱节,因此要持有“当时而立法度,临务而制事”的务实态度,充分发挥礼法的治理功用。同时,治理的前提在于立名定分,要对事物标准和人伦职责做出规范界定,遵循“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再行法令判定,并确定赏罚结果。此外,明法是前提,修德是重要补充,要通过建立纲常伦理制度规范,使道德成为自我导引与约束的内在力量。
用人策略
《长短经》强调领导者要善于用人,“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君主的主要职责是知人善任、赏罚有度、规划未来等。书中还提到要根据人的不同特点来用人,如用有智谋的人要考虑其争功的特点,用勇敢的人要利用其想成就大事的心理,用贪心的人要善于驾驭,用愚蠢的人要看到其忠诚不怕死的一面。
《长短经·政体》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
政体与时代的适应性
- 王道:在社会稳定、人心向善的时代,以道德感化为主的王道能促进社会和谐,如文景之治时,统治者推行黄老之学,与民休息,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霸道:在乱世或国家需要快速崛起时,霸道能凭借强大的武力和严格的法令迅速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如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以严刑峻法和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最终统一六国。
礼法并用的治理理念
- 礼的作用:礼侧重于从内在道德层面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道德教化,培养人们的道德自觉,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如古代的礼仪制度,能使社会各阶层有序相处。
- 法的作用:法以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乱世或社会秩序混乱时,法的作用更为突出,如诸葛亮治蜀时,以严法治乱,使蜀地社会秩序得到稳定。
- 礼法结合:单纯的礼可能因缺乏强制力而无法约束违法犯罪,单纯的法可能因过于严苛而引起民怨,只有礼法结合,才能刚柔相济,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如唐朝时,既重视礼仪制度的建设,又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用人之道的启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