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一八四章 什么,大明新命记,哼哈大王,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与此相应的是,身为金海中路协守总兵官的许天宠,也被杨振当面要求全力配合刘万忠征召士卒、组建金海中路第二团营的行动。
许天宠在暗自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自然连忙答应下来。
虽然他本人北迁到复州城了,但南关岭那边的屯所仍归金海中路管辖,或许是因为给他留了面子,又或许是没有着手处理,总之杨振并没有将原属中路的屯所完全划归金海南路。
加上去年五六月以来,金海镇移民实边的力度加大,规模空前,金海中路辖区因为距离移民过海上岸之处较近,屯所大量增加,在原有屯所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十五屯,已累计达到了七十一屯,共编户两万一千三百户。
也就是说,如今的金海中路已经不是原来金海镇下辖各路之中辖区、人口和实力最为弱小的一路了。
虽说两万一千三百户不能竭泽而渔,不能家家都出壮丁从军,但在原来“五屯营”的基础上再征召六千人为正兵,问题却并不大。
剩下的,等南下后再出粮招收三千关内青壮为辅兵,用刀盾长矛这些简单的冷兵器将他们快速武装起来,金海镇南下援剿的人马数量,也就超过一万了。
没错,杨振的打算很简单,就是按照忠义军第一团营的编法,将金海镇南下援剿兵马主要编为长枪手和刀盾手,然后配上刘万忠手下嫡系几个哨的炮手与火枪手。
充其量再配几个哨的掷弹手。
杨振将这些想法,告诉了刘万忠、许天宠,两人也都表示理解。
一方面,这的确是快速成军的好办法。
另一方面,南下援剿作战,不是金海镇的主要作战方向,更不是金海镇的当务之急,数量并不充足的火枪火炮等装备,还是要留给与清虏交战的军队。
当日下午,杨振领着许天宠、刘万忠二人特意去了杨朝进落脚的地方,将组建金海镇南下援剿兵马的情况告诉了杨朝进。
杨朝进又惊又喜,他知道杨振只要答应了就一定会办,但是没有想到杨振的动作会这么快,这才两天时间就连南下的将领和人马都敲定了。
他知道刘万忠带的不是主力,毕竟金海镇的主力要留着对付清虏。
其实崇祯皇帝特意派遣他来,也是看中了他曾在杨振军中监军,听说其与杨振关系不错的缘故。
但他来之前,心中也是忐忑的。
一方面,他与杨振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杨振拿不拿过去的旧交当回事儿实在难说。
另一方面,杨振的金海镇正和清虏对峙着呢,若是议和成了,那还好说。
可是议和毕竟没成,接下来辽东那边大仗、硬仗还有很多,这时候抽调杨振的人马南下,这不是纯粹添乱去了吗?
可是对于皇帝的念头,他一个内臣根本不敢反对。
好在杨振顾念旧谊,不仅爽快接受了他传达的口谕,没提任何条件,而且还以一贯雷厉风行的个性快速做出了安排。
这也让杨朝进不得不认真思考起临出京之前他干爹王德化交待他细心留意,然后酌情询问的一件事情。
于是当天晚上,杨振领着吕品奇、许天宠、杨珅、刘万忠,陪着杨朝进、沈讯吃了晚饭以后,杨朝进去而复返,满怀心思,单独来见杨振。
而且见了杨振之后,还让杨振清退了其他侍从人等。
这样杨振颇感惊异。
直到杨振待客的二堂内没了其他人,杨朝进才说起了他要说的事情。
而且杨朝进一开口,就直接把杨振整懵圈了。
“汉卿贤弟,可知圣上长女,今年芳龄几何?”
“啊?”
杨振先是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但是见杨朝进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的样子,根本不像是在开玩笑,于是随后补充说道:
“这个,兄长可真是难住我了。小弟当年赴京期间,加上平台召对和到乾清宫觐见陛下,总共这么两次面圣的机会,圣上所讲的,都是军国大事,从未有一言提及天家私事。小弟长年远在辽东,又如何能得知公主芳龄?”
杨朝进看杨振满脸惊异之色,也不解释,而是呵呵一笑,继续说道:
“就在年前,圣上曾在宫中说,皇后所出之长女,坤兴公主,年已及笄,按礼,应择良配,将命礼部榜谕京师官员军民人等,凡年满十五岁,家教清淳,品萃端良,人才俊秀者,皆可报名,赴内府选择,并以司礼监王公主其事。”
杨朝进极其有耐心的,将崇祯皇帝打算为年已及笄的“坤兴公主”选择良配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但是杨振仍是一头雾水,想了一会儿,方才恍然似有所悟地失笑说道:
“真是有劳兄长费心了,但是犬子皆年幼,弟家实在没有可以赴京应选之人!”
杨振本以为自己这么说了之后,杨朝进就能打消念头,可没想到,杨朝进笑着摇了摇头之后,接着说道:
“贤弟误会了。在旅顺口,咱家已见过三个侄儿,所以咱家说的良配,不是他们,而是贤弟你!”
“什么意思——啊?!这——这个玩笑可开不得!”
杨朝进的话,直接把杨振的大脑中枢干稀碎,本来坐着的他惊得蹦了起来。
“这是圣上的意思,还是兄长的意思?这可万万使不得!”
别说杨振已有家室,就是没有家室,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跟大明朝的皇家扯上这一层关系。
就算退一步讲,为了获得皇帝信任,非要扯上这一层关系,跟皇帝做个儿女亲家还可以,但是要他娶一个公主,那是万万不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