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助李雨涵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医助李雨涵,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梅雨季总是缠绵悱恻,李雨涵回忆着高中时期还在老家江苏苏州的时光。
站在老宅雕花窗前,望着天井里青砖缝间钻出的苔藓。雨水顺着马头墙的飞檐滴落,在青石缸里敲出细碎声响,恍惚间竟与记忆里奶奶捣药臼的声音重叠。
这座三进的老宅子承载着李家三代人的记忆。前厅挂着\"悬壶济世\"的匾额,是曾祖父留下的。作为清末民初苏州城小有名气的坐堂医,老人临终前握着祖父的手说:\"医者,仁术也。\"祖父虽没能继承衣钵,却把这份医者情怀深深种进了儿孙心里。
\"雨涵,快来尝尝奶奶做的八珍糕!\"厨房飘来阵阵甜香,奶奶佝偻着背,正将刚蒸好的糕点装盘。银丝般的白发用蓝布头巾束着,布满老年斑的手却依然灵巧。\"知道你最爱吃这个,特意加了茯苓和山药。\"
李雨涵咬下一口软糯的糕点,记忆瞬间回到童年。那时她总爱搬个小板凳,坐在灶台边看奶奶做药膳。每逢她感冒咳嗽,奶奶就会熬梨汤,里面放的不是冰糖,而是自家晒的枇杷叶。\"西药见效快,但伤脾胃,还是老祖宗的法子好。\"奶奶常这样说。
祖父坐在八仙桌边,戴着老花镜翻阅《苏州府志》。这位曾在机械厂当钳工的老人,退休后迷上了研究苏州中医史。\"你看,咱们观前街的雷允上,可是康熙年间就有的老字号了。\"老人的手指划过泛黄的书页,眼中满是自豪,\"雨涵啊,等你当了大医生,也要把咱苏州的中医发扬光大。\"
书房里,父亲正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作为省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他的书柜里除了文学名着,还藏着许多中医典籍。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套《黄帝内经》,是祖父传下来的,书页间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小时候,李雨涵常趴在父亲膝头,听他讲解\"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
母亲是历史老师,总能把枯燥的医学史讲得栩栩如生。\"知道吗?叶天士可是咱们苏州人,温病学派的创始人。\"母亲指着墙上的画像说,\"他看病不分贵贱,穷人来看病,连药钱都不收。\"这些故事像春雨般浸润着李雨涵的心灵,让她从小就对中医充满向往。
高考填报志愿时,李雨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河南中医药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全家人聚在老宅庆祝。祖父特意拿出珍藏多年的女儿红,父亲则将那套《黄帝内经》郑重地交到她手中:\"好好学,别辜负了祖辈的期望。\"
在河南求学的日子里,李雨涵像块海绵般汲取知识。课堂上,她总是坐在第一排,笔记本上记满了老师讲解的要点;课余时间,她泡在图书馆研读历代医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了张天祥教授的讲座。张教授对《伤寒论》的独到见解,让她深受启发,从此立志成为叶教授的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雨涵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张天祥教授的研究生。跟着导师翻山越岭采药的日子,成了她最珍贵的回忆。记得在伏牛山采药时,突遇暴雨,师生几人被困在山洞里。张教授借着应急灯的微光,给他们讲解药材的鉴别方法:\"你们看,这味苍术,断面朱砂点明显,才是上品。\"
毕业后,李雨涵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白骄阳的医馆工作。诊室里挂着她亲手写的\"大医精诚\"匾额,时刻提醒自己行医的初心。她的办公桌抽屉里,还放着奶奶缝制的艾草香囊,淡淡的药香总能让她心安。
正当李雨涵出神的时刻,神游在在过往的时光中时,突然被一个声音打断了,只见白骄阳笑着走了过来,雨涵,你来焦作这么长时间,是不是还没有去过云台山?这几天下雨季,云台山的水流量比较充足,风景一定非常优美,不如我们筹划一个时间,我带你们去观光一下吧。
李雨涵这才从神游的苏州空间转换过来,高兴的说到,我还真想去看一看这里的风景,和我们苏州对比一下,感受一下我们豫北的风光。
白骄阳说道,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们焦作的旅游胜地和风景区吧。
焦作地理与气候是大自然馈赠下的山水画卷与旅游秘境
一、地理位置:豫晋交界的枢纽之地
焦作,地处中国中原地区,位于豫晋两省的交界处,是连接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重要节点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地理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宏观区域来看,焦作北依巍峨的太行山,太行山作为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自北向南横亘在焦作的北部边界,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不仅塑造了焦作独特的地形地貌,也在气候调节、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山脉的存在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长驱直入,使得焦作在冬季相较于同纬度的北方地区,气候相对温和;同时,也为众多河流提供了水源补给,孕育了丰富的水系资源。
南濒滔滔黄河,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北岸的焦作深受黄河文化的滋养。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泛滥,为焦作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形成了广袤的冲积平原。这些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得焦作成为了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在地势方面,焦作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显着特征,地形涵盖了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类型。北部的太行山山地,峰峦叠嶂,山势险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部分山峰甚至超过1500米,如神农山的紫金顶海拔达1028米,云台山的茱萸峰海拔1297.6米。这些山地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山地向南部逐渐过渡为丘陵地带,丘陵起伏和缓,植被覆盖率较高,是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再往南则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沃野千里,农业发达,村庄和城镇星罗棋布。
从交通区位来看,焦作的地理位置优势同样明显。它处于郑州、洛阳、晋城等城市的辐射范围内,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郑焦城际铁路的开通,使焦作与郑州的联系更加紧密,从焦作到郑州仅需短短数十分钟,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的人员往来、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此外,焦作还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如京港澳高速、长济高速等穿境而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领略焦作的独特魅力 。
二、气候特征:四季分明的自然韵律
焦作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类型使得焦作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也为当地的生产生活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春季:万物复苏的生机之季
春季的焦作,一般从3月开始,持续到5月。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大地开始苏醒,气温从初春的较低水平逐步升高,平均气温在10c - 20c之间。此时,冬季的寒冷逐渐消退,春风拂面,带来丝丝暖意。
春季是焦作降水相对较少的季节,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5% - 20%。虽然降水不多,但春雨贵如油,几场绵绵细雨过后,空气变得湿润清新,土壤也得到滋润。此时,焦作的植被开始迅速生长,漫山遍野的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桃花、杏花、梨花等竞相开放,将整个城市装扮成花的海洋。尤其是在云台山、神农山等景区,春季是观赏山花烂漫的绝佳时期。游客可以漫步在山间小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五彩斑斓的花朵,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二)夏季:热情奔放的活力之季
夏季(6 - 8月)是焦作一年中气温最高、降水最为集中的季节。夏季平均气温在25c - 30c之间,有时会出现35c以上的高温天气,但由于焦作的地形和植被调节作用,相较于一些平原城市,焦作的夏季并不会让人感到过于闷热。
夏季的焦作,降水充沛,降水量约占全年的50% - 60%。频繁的降雨使得焦作的河流、湖泊水量大增,形成了壮观的水景。云台山的潭瀑峡、泉瀑峡在夏季迎来了最佳观赏期,“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云台天瀑在丰水期更是气势磅礴,高达314米的瀑布如银河倾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水雾弥漫,蔚为壮观。青龙峡的溪流在夏季也变得更加湍急,游客可以在此体验漂流等水上项目,感受夏日的清凉与刺激。同时,夏季的降雨也为焦作的植被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山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
(三)秋季:色彩斑斓的丰收之季
9 - 11月,焦作迎来了绚丽多彩的秋季。秋季的焦作,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15c - 25c之间,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之一。
秋季的降水相对较少,约占全年的20% - 25%。此时,焦作的山林开始换上五彩斑斓的秋装,枫叶变红,银杏叶变黄,各种树木的叶子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将太行山装扮得如诗如画。青天河的靳家岭是观赏红叶的绝佳地点,每到秋季,万亩红叶层林尽染,漫山遍野的红色、黄色与绿色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在青天河上欣赏两岸的红叶美景,也可以徒步穿梭在红叶林中,感受秋天的浪漫与诗意。此外,秋季也是焦作的丰收季节,田野里金黄的玉米、饱满的花生等农作物迎来收获,游客可以走进乡村,体验丰收的喜悦,品尝新鲜的农产品 。
(四)冬季:银装素裹的静谧之季
冬季(12月 - 次年2月)的焦作,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0c - 5c之间,有时会出现零下的低温天气,天气寒冷干燥。
冬季是焦作降水最少的季节,降水量仅占全年的5% - 10%。虽然降水稀少,但偶尔的降雪会为焦作带来别样的美景。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焦作的山峦、田野、村庄都被白雪覆盖,呈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云台山在冬季会形成独特的冰瀑景观,往日奔腾的瀑布凝结成形态各异的冰柱、冰帘,晶莹剔透,宛如童话世界。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冬季的静谧与美丽。此外,冬季也是泡温泉的好时节,焦作周边的温泉度假村成为了游客们驱寒保暖、放松身心的热门选择 。
三、旅游资源: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瑰宝
(一)自然景观:太行山水的极致呈现
1. 云台山
云台山是焦作旅游的金字招牌,作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它以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云台山的核心地质景观是“云台地貌”,这种地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过地壳运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等多种地质作用共同塑造而成的。
其中,红石峡是云台山的精华所在。峡谷内的红岩绝壁在岁月的雕琢下,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和纹理。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红色的石英砂岩,在阳光的照射下,红色的岩壁与碧绿的潭水相互映衬,色彩对比鲜明,形成了“赤壁丹崖映绿波”的绝美景观。峡谷内狭窄幽深,两侧岩壁高耸,抬头只见一线蓝天,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时空隧道,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潭瀑峡和泉瀑峡则以水景着称。潭瀑峡被誉为“华夏第一秀水”,峡谷内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泉、瀑、潭相连,景色秀丽迷人。情人瀑、丫瀑、水帘洞等景点各具特色,水流潺潺,在山间奏响悦耳的乐章。泉瀑峡的云台天瀑是亚洲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落差达314米。在夏季丰水期,瀑布如银河倾泻而下,气势磅礴,水雾弥漫,站在瀑布下方,能感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和大自然的震撼力量;冬季,瀑布凝结成冰瀑,形态各异,晶莹剔透,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
茱萸峰是云台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297.6米。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唐代诗人王维曾在此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使得茱萸峰声名远扬。登上茱萸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连绵,云雾缭绕,景色壮美。峰顶的玄帝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建筑,香火旺盛,游客可以在此祈福许愿,感受道教文化的魅力 。
1. 青龙峡
青龙峡被誉为“中原第一峡谷”,它以其独特的峡谷景观和清幽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众多游客。峡谷全长约7.5公里,两侧山峰对峙,峡谷深邃,最窄处仅几米,最宽处也不过几十米。峡谷内溪流潺潺,潭水碧绿清澈,如青龙潭、黄龙洞等景点,潭水因水底的石头和周围的植被映衬,呈现出不同的绿色,宛如一颗颗镶嵌在峡谷中的绿宝石。
青龙峡的植被覆盖率极高,达到了90%以上,是一个天然的氧吧。这里生长着众多珍稀植物,如太行花、领春木等,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在此栖息,如猕猴、野山羊等。游客可以沿着峡谷中的步道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鸣叫,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此外,青龙峡的爱情主题文化也别具特色,爱情公路、爱情一号隧道等景点,为游客们提供了浪漫的打卡地,吸引了众多情侣前来游玩 。
1. 青天河
青天河景区素有“北方三峡”之称,兼具北国山川之雄险与南疆河岳之柔美。景区内的大泉湖是核心景点之一,湖水清澈,长7.5公里,宽80 - 100米,水深60余米。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在湖面上游览,欣赏两岸的奇峰怪石和秀丽风光。两岸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如仙女下凡,有的似神龟探海,在山水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三姑泉是青天河的另一大特色景观,泉水常年喷涌,水质甘甜,流量稳定,被誉为“华夏第一泉”。泉水从地下涌出,形成了壮观的泉群景观,游客可以在此品尝甘甜的泉水,感受大自然的馈赠。靳家岭是青天河景区的红叶观赏区,每到秋季,这里的万亩红叶层林尽染,漫山遍野的红色、黄色与绿色相互交织,如诗如画,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
1. 神农山
神农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这里的地质景观以“龙脊长城”最为着名,龙脊长城是一条由石英砂岩构成的山脊,长约11.5公里,宽仅数米,两侧是陡峭的悬崖,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山脊上生长着余株珍稀的白皮松,这些白皮松树干挺拔,树皮呈白色,在绿色的山林中格外显眼,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神农山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山顶的紫金顶是道教圣地,海拔1028米。紫金顶上的真武殿始建于明代,是一座无梁建筑,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香火旺盛。游客登上紫金顶,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神农山的猕猴苑也是一大亮点,这里生活着3000余只太行猕猴,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猕猴的生活习性,与这些可爱的生灵亲密互动 。
(二)人文景观:千年历史的文化沉淀
1. 陈家沟
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被誉为“太极拳圣地”。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运动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在陈家沟,游客可以参观太极拳祖祠,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祖祠内供奉着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等历代宗师,陈列着众多与太极拳相关的文物和资料,让游客感受到太极拳文化的源远流长。
太极拳博物馆是陈家沟的另一重要景点,馆内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太极拳的历史、理论、流派和传承。游客还可以在陈家沟的各个武馆学习太极拳,跟随太极拳大师和教练,亲身体验太极拳的刚柔并济、以柔克刚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
1. 嘉应观
嘉应观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观”,是一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的清代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嘉应观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建筑风格仿故宫,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有“河南小故宫”之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