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卫子夫:朕朕朕!狗脚朕!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9章 卫子夫:朕朕朕!狗脚朕!,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卫子夫:朕朕朕!狗脚朕!
大汉·宣帝时期</p>
在这一点上,刘病已想对乾隆说。</p>
朕懂你。</p>
许平君在刘病已怀里轻泣着。</p>
他一边安抚着,一边轻声道:</p>
“花朵盛开,触目皆是。”</p>
“但唯有一朵,与众不同。”</p>
“因为它是自己亲手种下的。”</p>
……</p>
三月二十二日,乾隆发布谕旨,给皇后加谥号“孝贤”。</p>
这是所有皇后谥号中最好的一个。</p>
所以后来人们都称富察皇后为孝贤皇后。</p>
孝贤皇后去世,乾隆非常悲痛。</p>
但斯人已逝,能做的,只能是为她办一个盛大的葬礼。</p>
所以乾隆对孝贤皇后的葬礼非常重视,要求每一个细节都要办得完美无缺,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百分之二百的好。</p>
但是,大臣们不了解皇帝的心思。</p>
在他们心目中,孝贤皇后的丧事和别的皇室丧事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只需要例行公事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程序就可以了。</p>
所以这个葬礼办得就和皇帝的要求有了差距。</p>
……</p>
大明·永乐时期</p>
朱棣想到了另一件事。</p>
是关于他爹娘的。</p>
归去之人不可追,满腔的悲痛无处宣泄。</p>
对我最重要的人已不在,活着的那么多人无一人能和她相比。</p>
悲痛之情会化作愤恨。</p>
“乾隆的宽仁给了他们错觉啊。”</p>
……</p>
在备办孝贤皇后丧礼中,因备办丧礼“失职”,十六名官员被革职问罪,六十九人受处分。</p>
有些官员被降级的理由,仅仅是因为皇后的册书和宝玺制造得不够精良,行礼仪的桌子不够干净。</p>
但事实依然没完,满族旧习,遇到皇帝皇后的丧事,一百天之内,大臣们不能剃发,表示自己光顾着专心致志地悲痛了,顾不上收拾自己的仪表了。</p>
不过这只是一种不成文的风俗,法典《大清会典》中并没有记载。</p>
天长日久的,也就把这个事忘了。</p>
雍正皇帝去世时,很多大臣在百日内已经剃发了,当时也没有任何人追究。</p>
所以孝贤皇后死后,许多人也正常剃了头发。</p>
然后乾隆上朝后发现了。</p>
结果就是,一品大员,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以及湖广总督塞楞额,被乾隆赐令自尽。</p>
湖南巡抚、湖北巡抚两人也因此革职。</p>
……</p>
{处于丧偶期的人,最容易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状态,经常是无缘无故地指责别人,对别人发脾气。}</p>
{原因很容易理解,他们内心很痛苦,也希望所有人都能体会理解他的痛苦。}</p>
{身处巨大痛苦中的人,总觉得别人对他的关心同情不够。}</p>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你的天塌了,对别人来说不过是个谈资罢了。}</p>
{乾隆就是这样,他不明白天都塌下来了,他最亲爱的人都去世了,他的世界已经变得暗无光彩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却若无其事,该吃吃,该睡睡呢?}</p>
……</p>
大汉·昭帝时期</p>
刘弗陵抬头望天。</p>
心中一片无言。</p>
你说巧不巧,他又想起他阿父了。</p>
“在极度悲痛中,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加节制地释放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惩罚他人来泄怒。”</p>
“然后就造成了天下那么多人倒大楣,掉了脑袋。”</p>
巫蛊之祸的延续不就是如此吗?</p>
皇帝逼死了废太子,然后又后悔了,他悲痛、愤怒、最后指责那场祸事里的一切人。</p>
但他有没有指责过自己呢?</p>
刘弗陵眼神晦暗不明。</p>
……</p>
乾隆十三年十月,翰林院要为刚刚去世的皇后写祭文。</p>
乾隆对把祭文拿来亲自检查了一遍,看了之后,认为其中“泉台”之词不妥。</p>
他认为“泉台”这两字不够“尊贵”,“岂可加之皇后之尊”,皇后这样尊贵的人?</p>
随后下令,把主管翰林院的大学士张廷玉,罚俸一年。</p>
而在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年过七旬的张廷玉就上奏请求告老还乡,没有批准。</p>
……</p>
大明。</p>
朱元璋眉头突然一跳。</p>
他看向马皇后出声询问道:</p>
“正月……”</p>
“咱记得乾隆与富察的,回忆自己驾下曾经工作过的五位大学士。}</p>
{其中关于张廷玉,乾隆是这么写的。}</p>
{“张廷玉虽有过,余仍不加重谴,仍准以大学士衔休致,及其既卒,仍令配享太庙。余于廷玉曲示保全,使彼泉下有知,当如何衔感乎?”}</p>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张廷玉虽然犯了错误,我仍然没有严惩他,仍然让他退休了。及至他去世之后,我仍然允许他配享了太庙。我对张廷玉是如此的优容,如此地好,如果他地下有知,是不是得感激得在地下还要再死一回啊?”}</p>
{……他可真狗啊……}</p>
……</p>
大清·雍正时期</p>
雍正心里憋着一团火发不出来。</p>
他算明白了。</p>
那小王八蛋就是故意跟自己对着干的!</p>
张廷玉啊!</p>
多善解人意的一人啊。</p>
居然让他逼成这样!</p>
“势力大点你就修吗,可苦这么为难他呢?”</p>
“弘历如何了?”</p>
身后的太监躬身回答道:</p>
“回陛下,太医言宝亲王为急火攻心,需好好静养一些时日。”</p>
雍正点了点头,强压心中火气。</p>
“朕晓得了。”</p>
“让他养着吧,准噶尔叛乱……就先不要去了。”</p>
……</p>
大清·乾隆时期</p>
老皇帝脸一黑,愤愤道:</p>
“尽说些粗鄙之言!”</p>
“什么叫真狗?朕乃真龙天子!”</p>
“一群大不敬的小混蛋!”</p>
永琰的脸色毫无变化。</p>
他爹能说出这种话那简直是太平常不过了!</p>
这才是他爹吗。</p>
自恋。</p>
……</p>
{而且,这些大臣确实太会搞事情了。}</p>
……</p>
天幕上。</p>
年轻的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折子。</p>
越看脸越黑,最后将折子拍在御案上!</p>
“混账!可恶!”</p>
龙颜大怒下,满殿侍从惊跪一片。</p>
乾隆拍案而起,恨恨道:</p>
“一个山西布政使就敢翻倍收税贪污一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