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道光态度的转变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7章 道光态度的转变,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有译成这样才能给皇帝看,他看了才开心,他开心了大臣也开心了。”</p>
“不然,谁能背动龙颜大怒的锅啊?”</p>
……</p>
道光除此照会外,还收到琦善进呈的懿律“咨会”中有“以致冤情无能得以疏闻”和琦善奏折中称英军军官的“负屈之由,无以上达天听”的言词。</p>
种种一切,使英方的表现在道光眼里显得“情词恭顺”。</p>
然后顺理应当的,这些“卑下”的文句颇合“天朝”大皇帝的脾胃。</p>
道光由此将领兵上门要挟的敌凶,看作上门“告御状”的“负屈”外藩。</p>
从巴麦尊照会来看,前面约占五分之三的篇幅,是对林则徐广东禁烟活动的指控,后面才提出五项要求。</p>
一、赔偿货价(指被焚鸦片)。</p>
二、中英平等外交。</p>
三、割让岛屿。</p>
四、赔偿商欠。</p>
五、赔偿军费。</p>
如果用中国传统的“讨贼檄文”之类的文献作为参照系,巴麦尊照会显得不那么义正辞严。</p>
按照不熟悉西方外交词令的道光和琦善的理解,前面对林的指控,属于“伸冤”,后面的各项要求,属于“乞恩”。</p>
由于道光没有也不可能花许多时间来研究巴麦尊照会,更由于他头脑中的“天朝”观念使之不得要领。</p>
他对英方对林则徐的指控,印象比较深刻,打算予以“伸冤”。</p>
而对英方的各项要求,觉得荒谬无理,自忖不难严词驳斥,更况大皇帝之于外藩,本有权力“施恩”或“不施恩”。</p>
……</p>
{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明、清两代皇帝都是直接理政。}</p>
{而雍正改题为奏后,内阁的“票拟”也随之取消。皇帝不借手他人亲理一切政务。}</p>
{用一个不尽恰当的比拟,即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p>
{虽有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官,时人亦誉呼为“相国”,但只是秉承皇帝旨意草拟圣旨,大抵相当于今日官中的秘书班子。}</p>
{每日由奏事处将各处奏折原封进呈,皇帝拆封批阅后,发下军机,由军机大臣据朱批或面谕拟旨,经皇帝审核后发出。}</p>
{而这里面有两点值得注意。}</p>
{,作出一系列相应的决策,稍有疏漏,便会铸成大错。}</p>
{这种空前的高度集权的方式,对皇帝的人选提出了接近于神的要求,完全失去了合理性。}</p>
{朝廷的决策难以在具体分析和理性探讨的基础上作出,往往跟着君王一时的感觉走,尽管这种集权方式在真正的英明君主操纵下,可能会更有效率。}</p>
{然而,此时柄国的道光帝,却是一个资质平常的人。}</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