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腊月烟火暖,饺香阖家欢
坛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腊月烟火暖,饺香阖家欢,omega纯生双腿大开胎头坠落,坛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年关的气息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家紧紧包裹。屋外,寒风凛冽,干枯的树枝在风中瑟瑟发抖,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而屋内,却早已被忙碌与期待交织的氛围填得满满当当。
清晨,天边才泛起鱼肚白,母亲便轻手轻脚地推开房门。她那瘦弱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显得格外坚毅。厨房里,那口大黑锅被母亲擦拭得锃亮,宛如一面镜子,能映出母亲满是倦意却又透着坚定的脸庞。母亲熟练地将柴火塞进灶膛,“噼里啪啦”,火苗瞬间蹿起,熊熊烈火照亮了整个厨房,也映红了母亲的脸庞。她站在案板前,双手熟练地揉着面团,那面团在她手中如同一个乖巧的孩子,翻滚、变形,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馍馍就整齐地摆放在了蒸笼里。随着蒸汽袅袅升腾,馍香渐渐弥漫开来,“这馍蒸得好,今年咱家肯定啥都顺。”母亲一边轻声念叨,一边将蒸笼盖好。除了蒸馍,母亲还要蒸年糕、做贡食,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她一边做着,一边对一旁帮忙递东西的妹妹说:“年糕年糕,年年高,希望咱家日子越过越好。”
与此同时,家中的清洁工作也在紧张进行着。那时,家里的院墙还未砌起,院子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外面,寒风呼呼地灌进来。母亲却丝毫没有懈怠,她紧了紧身上的棉袄,手持扫帚,仔仔细细地清扫着屋内屋外的每一个角落。“唰唰唰”,灰尘在扫帚的挥舞下纷纷扬扬地落下,母亲麻利地将它们清理出去。屋内的桌椅板凳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窗户玻璃也被擦得透亮,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屋内,更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气息。穿的盖的衣物,母亲也都提前浸泡在大木盆里,趁着蒸馍的间隙,她挽起袖子,用力地搓洗着。冰冷的水将母亲的双手冻得通红,可她却浑然不觉,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洗去旧尘,迎来新福。”
白天,母亲就这样忙碌于家务之间,而到了夜晚,当一家人都已入睡,昏黄的灯光下,母亲仍坐在缝纫机前。缝纫机的“哒哒哒”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那声音仿佛是母亲为孩子们编织的新年乐章。她双眼紧盯着针线,手指灵活地操控着踏板,不时停下手中的动作,用手抚摸着布料,仔细检查着缝制的针脚,“这针脚可得缝结实了,孩子穿着才暖和。”母亲轻声呢喃着,确保每一处都缝得结实、美观。
大年三十,父亲依照惯例,为街坊邻居写春联。堂屋的桌子被擦拭得干干净净,铺上了一层大红纸,在略显昏暗的堂屋里,红纸的鲜艳色彩格外夺目。父亲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笔墨纸砚,那砚台是他的心爱之物,纹理细腻,散发着古朴的气息。父亲拿起墨条,在砚台中缓缓研磨,随着墨条与砚台的摩擦,墨香渐渐弥漫开来,与屋内年节的气息交织在一起。父亲将毛笔蘸饱墨汁,轻轻在砚台边缘舔了舔笔尖,调整好笔锋。他微微俯身,目光专注地盯着面前的红纸,那眼神仿佛能洞悉每一个字的位置。
父亲的笔锋刚劲有力,起笔时沉稳大气,一撇一捺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底。他一边书写,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与笔下的文字对话。“这‘福’字,要写得饱满圆润,寓意福气满满。”父亲说道,手中的笔行云流水般舞动,一个圆润饱满、苍劲有力的“福”字跃然纸上。写春联时,父亲更是字斟句酌。“‘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这联啊,是咱对邻居们最实在的祝福。”父亲一边解释,一边运笔如飞,字迹工整又飘逸,每一笔都饱含着对邻里的真挚祝福。他的手臂随着笔画的走势自然摆动,墨汁在纸上留下清晰的痕迹,那字迹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父亲这一写,往往要写到上午时分。而母亲,在一旁一边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一边时不时地瞥一眼父亲写字的场景,眼中满是欣慰:“你爸这字,在咱这一片儿可是出了名的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