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章 《知情同意书的断章》,医河长路,青灯轻剑斩黄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知情同意书的断章》
2005 年 5 月 18 日晚七点,心外科术前谈话室的消毒灯将同意书照得泛白。顾承川的薄茧压在 “瓣叶脱垂风险 4.7%” 的数字上,钢笔尖在纸页划出的沙沙声,与监护仪的滴答声形成冷硬的对位。
“顾医生,” 患者周明辉盯着他掌心的薄茧,喉结滚动时锁骨下方的手术疤痕随之牵动,“您的手缝过多少这样的‘风险’?”
消毒灯的冷光在同意书上投下顾承川的影子,防护服的褶皱与纸页的折痕重叠,像极了 2019 年手术失败时,病历上 “操作失误” 四个字的阴影。他的薄茧无意识地摩挲着钢笔帽,那里的凹痕与父亲急救手册的竹筷压痕完全吻合,却在此时显得格外冰冷。
“这类手术我完成过 217 例,” 他的声音像手术刀划开无菌布,“术后五年存活率 89.3%,瓣叶脱垂修复成功率 ——”
“我不是问数据。” 周明辉的手指敲了敲同意书,指甲边缘的机油渍在纸页留下浅痕,“我问的是,您有没有在缝补瓣叶时,想起过患者的名字?”
顾承川的笔尖突然断裂,墨水在 “风险告知” 栏晕开一团墨迹,形状与他掌心的薄茧完全重合。他看见周明辉工装裤口袋里露出的扳手,金属光泽与自己的手术刀在消毒灯下形成镜像,而对方掌心的老茧,比他的薄茧更粗粝,是三十年钳工生涯磨出的印记。
“周先生,” 陈静姝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师姐的白大褂口袋里,彩色丝线缠绕的竹筷随着步伐轻晃,“您知道吗?顾医生的父亲在老枣树胡同接骨时,每根竹筷都刻着患者的名字。” 她翻开父亲的急救手册,泛黄的 “术前谈话” 页边,父亲用竹筷画了只握着的手,旁边批注:“数字是骨头,故事是血肉。”
周明辉的目光落在手册的插图上 ——1998 年的顾修平握着竹筷,筷头刻着 “王秀英”“李建国” 等名字,每个笔画都渗着暗红,像极了手术同意书上的墨迹。“我这双手,” 顾承川摊开掌心,薄茧在消毒灯下泛着微光,“缝过 217 例瓣叶脱垂,记住了 217 个名字。比如三年前的张师傅,术后总给我带枣花蜜饼,说我的手比他的扳手还稳。”
周明辉的表情松动,顾承川看见他工装裤上的油污,突然想起张师傅临终前塞给他的、沾满糖霜的同意书 —— 那是他第一次在数据之外,记住了患者的体温。“您的瓣叶脱垂,” 他的声音放软,薄茧轻轻按在周明辉的腕部,“就像您修理过的阀门,有处密封不严。我会用比发丝还细的线,像您校准扳手刻度那样精准修复 —— 因为每个‘4.7%’的风险背后,都是我必须接住的生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