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弦歌夜读
上班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章 弦歌夜读,被陌生人囚禁的美人小说双男主,上班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愈发深沉,寒意愈发凛冽,可讲学台周围的气氛却愈发炽热。一名身着灰衣的士子,在墨玄的引领下,匆匆步入后园。士子怀中抱着一叠残页,在火盆光的映照下,“术治” 二字若隐若现。“在下秦国弃人,” 士子操着一口夹杂秦腔的赵语,恭敬说道,“闻赵相重法,特来请教:商君重法,韩非子重术,究竟何者为要?” 士子的问题仿若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巨浪,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仿若一场思想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赵括闻言,陷入短暂沉思。他的手指轻轻划过蔺相如批注的《商君书》,“过刚易折” 四字在火光映照下,闪烁着神秘莫测的光芒,似在暗示着某种治国理政的真谛。许久,赵括缓缓抬起头,将手中的书递给尸佼,目光却投向正在一旁刻写双籍木牌的胡族学生。“商君在秦,徙木立信;若在赵,必刻狼盟立誓。” 赵括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若黄钟大吕,“法无术则弛,术无法则乱,正如胡汉双籍,缺了哪一半,都无法精准丈量这片土地。” 赵括的话仿若醍醐灌顶,让在场众人恍然大悟,纷纷陷入对法与术关系的深入思索,思想的火花在夜空中碰撞、闪耀。
公孙侨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不经意间,他的青衿沾上了胡族学生身上掉落的羊皮碎屑。他低头望去,只见图门赤正专注地在木牌背面刻着狼头,正面刻着玄鸟,中间用双籍纹巧妙连接起来。看着眼前这一幕,公孙侨心中一动,仿若一道光瞬间穿透迷雾。他轻轻拿起玉笏,敲了敲木牌,感慨说道:“原来如此,不是以法代礼,而是礼法各表,共尊一法。如此,方能让胡汉百姓和谐共处,赵国方能长治久安。” 公孙侨的语气中满是赞赏与认同,他终于领悟了赵括推行新法的良苦用心,脸上的神色也从最初的质疑转为由衷的钦佩。
子时的梆子声,在寂静夜空中清脆响起,如同一记警钟,提醒着时光的流转。赵括解下护腕,将刻着 “观俗立法” 的羊皮,小心翼翼地垫在蔺相如的批注本下。此时,胡族学生们围坐在石案旁,用马奶酒在石案上绘制复仇流程,他们的眼神专注而虔诚,仿佛在绘制一幅关乎生死与尊严的神圣画卷。汉人儒生们则手持毛笔,用秦隶一丝不苟地抄录《胡俗辑要》,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们对胡族文化的尊重与理解。两种文字,在火盆的余烬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渐渐交融,凝聚成比羊皮更加坚韧的契约,象征着胡汉文化的深度融合与相互尊重,这契约将成为赵国走向繁荣的基石。
“大人,河套送来新牍。” 墨玄身着铁刃甲,匆匆赶来。甲胄上还带着夜晚的彻骨寒气,他单膝跪地,呈上手中的竹简。“右贤王按双籍法,报了今年的复仇数 —— 比去年少了七成。” 墨玄的声音沉稳有力,这个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在场众人都为之一振,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赵括接过竹简,望向窗外。狼头灯的光洒在雪地上,将胡汉学生们的影子拉得修长。他们的脚印在雪地上交错纵横,汉人的履印与胡族的靴印,深深嵌入相府的青砖,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他们共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坚定决心。这一幕,恰似《商君书》的秦篆旁,新刻的匈奴文注释,正缓缓渗透进竹简的肌理,成为赵国新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着赵国法治与文化融合的进程。
这一夜,相府的夜学馆灯火通明,彻夜未熄。尸佼坐在案前,对着蔺相如的批注 “过刚易折”,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许久,他拿起毛笔,在《胡汉律合》里添了一条新注:“法如弓弩,术如机括,而俗如箭簇 —— 箭簇不正,弓弩再强,也射不中靶心。” 尸佼的注解,简洁而深刻,如同一把钥匙,为赵国的法治建设开启了新的思路与方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胡族学生们围着火盆,用狼毫在汉简上精心绘制着复仇流程图,他们一边画,一边向身旁的汉人儒生耐心解释着其中的含义。汉人儒生们则虚心地向胡族学生请教狼头纹的刻法,两种文化的火花,在寒夜中激烈碰撞,溅射出温暖而明亮的光芒,这光芒照亮了赵国走向融合与繁荣的道路,预示着赵国美好的未来。
破晓时分,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曙光即将驱散黑暗。赵括在讲学台上发现了半片残简,上面写着:“赵之法,胡汉合流,如狼入羊群,却令羊群学会了用角。” 这是那名秦国士子留下的,看着这行字,赵括忽然想起蔺相如临终前的话:“秦法虽强,却少了怀柔。” 他望向渐渐散去的学生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当胡族少年开始用汉简记录复仇礼法,当汉人儒生懂得胡族的狼头誓言,赵国的新法,便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深深扎根在胡汉百姓的骨血里,成为他们共同遵守的契约,支撑着赵国走向强大与繁荣,成为令强秦敬畏的存在。
夜学馆的狼头灯,在晨雾中一盏接着一盏地熄灭,仿佛完成了一夜的守护使命。赵括轻轻抚摸着剑柄上的狼头纹,心中豁然开朗。他忽然明白,真正的法治,不是简单地废除旧俗,而是让胡族的弯刀与汉人的竹简,都能在赵法的天平上,称出同样的分量。就像此刻雪地上的脚印,无论胡汉,都坚定不移地通向同一个方向 —— 那个让强秦不敢轻视的,胡汉共尊的赵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