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井田崩裂(土地革命)
潘哈哈之君有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章 井田崩裂(土地革命),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潘哈哈之君有道,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咸阳城外的井田上,残雪未消,嬴傒领着二十余旧贵族骑马而立,望着田间正在插标杆的百工署匠人,手中马鞭重重甩在青石板路上:“陛下真要毁了祖宗的井田制?”话音未落,远处传来车轮声,李岩的青铜轺车碾过结霜的田埂,车辕上缠着的铁犁模型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不是毁,是让土地活起来。”李岩掀开车帘,目光扫过田亩间规整的“井”字沟渠,“八家共一井,公田荒废,私田贫瘠,这样的制度,养得活大秦三百万子民?”他抬手示意,陈柱带着匠人推出青铜方矩,“即日起,用‘方田术’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废井田,开阡陌,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
一、丈量风暴
首当其冲的关中平原,李岩选了嬴傒的封地作为试点。寒风呼啸的清晨,百工署的匠人刚在田头埋下第一根界桩,嬴府的管家就带着数十庄丁冲来,铁锹砸在青铜方矩上迸出火花:“我家大人说了,这是周天子亲封的井田,谁敢动!”
李岩却不慌不忙,从袖中抽出竹简:“《垦草令》第三条写得清楚,隐匿田亩者,罚戍边三年。”他转身指向远处正在耕地的铁犁,“你看那铁犁,一牛可抵三人力,从前八家耕百亩,如今一家能耕五十亩——井田制,早该埋进史书了。”
丈量到嬴傒封地的山林时,第一个反转来了。匠人用罗盘测出的土地面积,竟比典籍记载多出三百亩。陈柱扒开枯枝,露出地下埋着的田契残页,朱砂字迹赫然是嬴氏私刻的“公田”标记。李岩指尖划过残页,忽然轻笑:“原来嬴叔父的‘公田’,都是从百姓手里抢的?”
二、焚图惊变
三日后的咸阳广场,青铜鼎中火焰冲天。李岩亲手将收上来的井田图籍投入火中,竹简爆裂声中,嬴傒突然冲上前:“陛下这是要断了贵族的根基!”他腰间玉珏撞在鼎沿,发出刺耳声响。
“贵族的根基?”李岩抓起一把焚烧后的竹灰抛向空中,“是靠隐瞒田亩、私收赋税?”他转身指向围观的百姓,“赵大,你家从前耕十亩井田,交七成粮;如今量出二十亩私田,只交三成税——这样的根基,不该断?”
百姓中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陛下圣明”。赵大攥着新领的田契,粗糙的手指抚过上面的隶书字:“俺也有自己的地了!”而嬴傒看着鼎中翻飞的灰烬,突然注意到灰烬里混着几片羊皮残卷——那是他暗中藏了十年的东海盐田图,此刻正被火舌吞噬。
三、田契绞杀
当楚国贵族景鲤带着车队进入武关时,马车上的漆箱里装满了伪造的田契。他自以为得计,却不知李岩早就在函谷关布下天罗地网。验契官举起青铜验契镜,对着阳光一照,漆箱上的“关中田亩”印玺顿时显形——竟是用三年前作废的井田印模伪造。
“景鲤大人是来买地,还是来送人头?”李岩把玩着从漆箱里搜出的玉扳指,上面刻着楚国的“郢爰”印记,“你可知新制田契用的是‘水印术’?”他抽出真田契,对着光可见阡陌纹路隐现,“百工署的匠人,早把井田的沟渠刻进了纸纹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