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井田崩裂(土地革命)
潘哈哈之君有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章 井田崩裂(土地革命),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潘哈哈之君有道,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消息传回郢都,楚国君臣震惊。而在大秦国内,李岩趁热打铁,设立“田契司”,每块土地必须登记造册,用竹简与丝绸双份存档,丝绸版藏于咸阳宫,竹简版由百姓自己保管。当第一份盖着皇帝印玺的田契发到赵大手中时,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突然跪地痛哭:“俺爹临死前说,咱们家永远是贵族的佃户,如今……”
四、铁犁绞杀
隆冬时节,蜀地传来急报:旧贵族煽动百姓抗拒丈量,甚至拆毁了都江堰的分水堤。李岩却带着改良后的铁犁亲自入蜀,在成都平原当众演示“二牛抬杠”耕作法。铁犁入土三寸,翻出的泥土中竟混着秦国的圜钱——那是百姓偷偷埋下的“土地爷”信物。
“看到了吗?”李岩指着翻耕后的良田,“土地不是贵族的私产,是上天赐给耕者的饭碗。”他忽然转身,盯着躲在人群中的蜀侯嬴煇,“听说叔父封地的亩产,比百姓的私田低三成?不如把封地捐出来,让百工署的匠人试试新犁?”
嬴煇脸色铁青,却不敢反驳。更让他心惊的是,李岩竟在田间设立临时田契司,当场为无地百姓丈量分田。当一个羌族老人颤抖着接过田契时,远处的碉楼里突然传来弓弦响——一支冷箭破空而来,直指李岩面门。
千钧一发之际,墨者腹?的弟子挺身而出,用机关盾牌挡住箭矢。李岩低头看着盾牌上的齿轮纹路,忽然大笑:“来得好!正好让天下人看看,你们这些旧贵族,为了保住井田,连耕者都敢杀!”
五、星火燎原
咸阳宫的暖阁里,李岩对着铺满地面的全国田亩图沉思。陈柱捧着新铸的铁犁模型跪下:“陛下,匠人改良了犁铧,加了青铜护刃,一亩地能省半斗种子。”他忽然指着模型上的齿轮,“不过这结构……”
“留着,以后有用。”李岩打断他,目光落在蜀地的图纹上——那里用朱砂标着“都江堰灌区”,旁边注着“可扩田百万亩”。他忽然想起在关中看到的场景:赵大们扛着铁犁走在自己的田埂上,身后跟着蹦跳的孩童,田头插着的界桩上,“赵”字刻得比贵族的族徽还要深。
窗外,传来焚烧最后一批井田图的噼啪声。火星飘向夜空,像极了李岩初见铁犁耕地时,翻起的土块里闪烁的磷火。那些曾被井田制束缚了千年的土地,此刻正随着新田契的颁发,在耕者的铁犁下舒展身躯,孕育着大秦从未有过的生机。
而在嬴傒的府中,老贵族对着空荡荡的田籍室发呆。管家小心翼翼递上密信,说齐国愿意用海滨盐田换他手中的井田旧制。嬴傒却将信投入炭盆,看着火苗吞噬字迹:“别做梦了,李岩那小子,连土地的‘井’字都要改成‘田’字——这天下,早就不是咱们的井田了。”
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照着咸阳城外的新田。有人在田头燃起篝火,火光中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唱的不是雅乐,而是百姓自己编的调子:“铁犁翻,田契红,自家的地,自家的种……”歌声飘向王宫,惊醒了檐角的铜铃,叮当声里,李岩知道,这场土地革命的星火,早已在大秦的土地上蔓延成势,再无熄灭的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