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 为人民上大学,工农兵大学生,艾叶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多少信仰共产主义的年轻人,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打下了人民的江山,英烈们永垂不朽!
鸡心岭,当年毛主席召开千人大会的会场,两棵三人合抱粗的大樟树枝繁叶茂、枝桠交织形成了树罩,满山坡上盛开着红白相间的桃花李花,令人心悦神怡。
从长冈到兴国的一路上、看着朝阳升起夕阳落下,天空的云霞在阳光照耀下五彩缤纷变化无穷;水塘里小溪边倒映着太阳和云霞的灿烂,满树桃花的艳丽、顺水漂流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花瓣,不由使人想起了许多赞美桃花的诗句: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张旭.《桃花溪》。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题都城南庄》.崔护。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唐.李白.《山中问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忆江南的心底里有着许许多多的浪漫情调,遇到了天气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人与事的变化,她还是会情不自禁多愁善感,各种心情硬是会破茧而出压制不住;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隐藏在骨子里的情怀。
记得15岁那年,在一个暮色深沉的傍晚,她偶然翻阅到一本唐诗中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觉得心底一片苍凉,竟怆然泪下。
平常,只要看到电影新闻中,几十万人热烈欢迎的场面里有老年人和儿童们的笑脸;运动员们为国争光,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升起,一股情绪激荡心田、她就会热泪盈眶,那是对赤诚的感动、对拼搏的感动……
这一切都被忆江南有意地掩饰在了外表的理性豪迈坚强之中,从来没有人能看出来她也会有喜春悲秋、悦水思山的情绪!
她觉得那是一种小资情调,应该加以克制。
参观的间隙中,忆江南倪子祥游少梅沈玉其几位同学漫步在兴国的街头。
这个县城里的农副产品还是很丰富很便宜的,可能不通火车,物质对外交流比较少的关系,称得上是“物丰价廉”。
新华书店,居然发现了到处都没有找到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还有一些很难买到的书籍比如李白杜甫的诗集等,忆江南喜出望外立即出手买了下来。
第五天,听了两场报告。一场是县商业局刘副局长兼上社供销社书记,介绍《上社供销社的历史与今天》。
这个供销社成立于1933年,当时只有3个人,社长兼炊事员、会计兼营业员、再加一个采买。
当时的货源全部来自国民党统治的白区,采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偷运进苏区,以满足苏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红军长征以后,这所供销社停止了营业。
1951年冬天,在原址上重建了上社供销社。
供销社连续多年完成了供销计划任务,成为了乡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资交流和供应渠道。
现在扩大为8个门市部、11个代购代销点、57名工作人员。
报告结束就地参观门市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物资门类齐全、特别注重流通物资“小而全”、尽量方便人民群众;有同学特地购买了两样小商品,一个是配在小小拉链上的小木螺丝,6个才2分钱;还有同学买了一瓶纯蓝墨水3毛6分钱;据说是一路找过来,这两样小商品只有上社供销社才有,大家不由大为感叹。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卫生战线上的革命运动。
长冈公社卫生院姚院长作的报告:《六.二六指示明方向、卫生革命大步上》,主要是介绍贯彻六.二六指示、针对农村缺医少药搞好整个公社的卫生防疫工作情况。
长岗公社2.9万人、11个生产大队、180个生产小队;国家出资建立卫生院,门诊16名医生,还有41名“赤脚医生”、78个卫生员、接生员23人;建立了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卫生防疫网;发病率已经下降了40%。
目前,抽调三分之一的人员下到大队,要求“大办沼气、搞好农村卫生革命”,加上合作医疗站、赤脚医生,被称为当前农村的“三大新生事务”。
这场报告,对于来自工厂农村部队基层的工农兵医学新生,亲身感受更加深刻,对于今后的服务方向更加明确,是很有启迪教育的。
“春天的气候是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昨天还是太阳高照春意盎然,今天一场冷空气来袭,少穿了衣服都冷的打颤了;然而大家都情绪都很高昂。
第六日,又是2场报告。
园塘大队张书记,《继承毛主席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这个大队过去土地多贡献少、山岭多树木少、劳动多基本建设少,一直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通过整顿领导班子、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早干早变大干大变;现在已经摘掉“吃返销粮食”的帽子;粮食产量从亩产400斤提高到600多斤、社员们的人均口粮从一年280斤到480斤、年人均收入从70元到达100元;现在有拖拉机3台、抽水机9台、电动打谷机2台、碾米机7台,13个生产小队通上了电灯。
一位烈士子弟,现任新华书店副书记黄奕章作《忆苦思甜报告》。
报告的内容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以后,苏区人民经历过的白色恐怖;红军回来以后和全国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
“8岁那年,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父亲参加了红军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受到王明左倾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红军长征去了......还乡团回来了夺走了全部的胜利果实、地主富农闯进我的家,把祖父母、母亲都绑到了还乡团遭受毒打;我们兄弟俩只好去讨饭、还被狗咬,后来去放牛,大雪天差点被冻死;再去当长工,一年只有三担谷子;母亲死了,为了一口薄皮棺材,兄弟俩给地主白干了一年......
母亲死前告诉我们:红军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你们兄弟一定要等着你父亲回来.....
等到1949年7月15号早上,当时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青壮年都在山上;听到了大炮响......云开太阳红,大家才下山回家,看看父亲回来了没有......
当时找到部队,军属马上优待一担谷子先解燃眉之急......50年底划分“成份”开翻身会、贫下中农掌权镇压地主......
53年入党、出席省劳模会、弟弟当兵抗美援朝三次立功加入共产党......
57年扫盲60年保送学习、兄弟俩都当上了国家干部......我的儿子20岁了,国家培养成了大学生......只有在正确路线的领导下才能继续革命,不忘本保持艰苦朴素光荣传统、为革命再立新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