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时骸觉醒,土夫子自传,涧潭,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节 临潼之骸
1974年3月,陕西临潼。
暴雨冲刷着刚发掘的兵马俑坑,青铜棺椁表面的泥土被雨水洗去,露出阴刻的饕餮纹。年轻的考古队员王卫国蹲在棺椁旁,手中的毛刷突然一颤——棺盖与棺身的缝隙间,渗出了一滴青蓝色的液体。
\"教、教授!这棺椁......\"
他的声音被雷鸣吞没。闪电划破夜幕的瞬间,所有人都看清了:棺椁表面的纹路根本不是装饰,而是某种精密的机械结构。那些看似饕餮纹的凹凸,实则是齿轮与轴承的组合。
苏联专家伊万诺夫快步走来,军靴踩在泥水里溅起浑浊的水花。他手腕上的玉琮手表第十二节纹路突然亮起红光,表盘弹出全息投影:【容器a-1974 苏醒进度 89%】
\"开棺。\"
他的中文带着浓重的伏尔加河口音。当撬棍插入棺盖缝隙时,青铜材质竟发出活物般的呻吟。棺盖滑开的瞬间,所有手电筒的光束都集中在一点——
棺内没有尸骸。
只有一个通体骨瓷的婴儿。
它的皮肤呈现出博物馆顶级瓷器的冷白色泽,胸口刻着北斗七星的烙印。当伊万诺夫的手触碰到婴儿时,那对紧闭的眼睑突然抬起——
右眼是纯粹的青铜材质,瞳孔处旋转着微缩的星图;
左眼却是正常的人类眼睛,虹膜是陆家特有的深褐色。
\"第一个非攻容器。\"
伊万诺夫的手表射出扫描光束。婴儿的胸腔突然透明化,露出里面精密的青铜机械结构。在心脏位置,悬浮着一枚玉琮形状的芯片,表面刻着与2010年陆文渊掌心完全相同的星图。
暴雨突然停止。
不是渐歇,而是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悬浮在空中的雨滴折射出诡异的光线,每一颗水珠里都映出不同的时空片段:
1985年上海生物所的恒温箱;
1991年冬宫地下室的青铜棺群;
2010年上海博物馆崩塌的穹顶......
婴儿的青铜右眼突然投射出全息影像。画面中,2023年的近地轨道上,行星级的青铜-玉琮结构体正在舒展枝桠。七具大陆规模的棺椁中,第六具的舱门缓缓开启,飘出的人形生物天灵盖透明,颅内悬浮着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微缩模型。
\"时间锚点已锁定。\"
伊万诺夫的手表发出机械女声。他猛地扯开军装领口,露出锁骨位置的烙印——与棺中婴儿胸口的星图一模一样。
\"准备转移容器。\"
他的话音刚落,婴儿的左眼突然流下一滴血泪。泪水在骨瓷脸颊上腐蚀出深深的沟壑,形成战国金文的\"伐\"字。
第二节 血泪编码
王卫国的毛刷掉在泥水里。
他看见棺中婴儿的青铜右眼瞳孔收缩,星图旋转速度突然加快。那些悬浮的雨滴开始移动,在空中组成一条dNA双螺旋结构。每个碱基对都是微缩的甲骨文,组合起来正是《尚书》中\"非攻\"篇的段落。
\"退后!\"
伊万诺夫突然掏出手枪,但已经晚了。婴儿的骨瓷左手抬起,食指轻轻点在最近的雨滴上。
\"啵。\"
轻微的爆裂声中,那滴雨水化作青铜色的雾气。雾气如有生命般钻入王卫国的鼻孔,他的眼球瞬间变成骨瓷材质,皮肤下浮现出与棺中婴儿相同的星图烙印。
\"坐标传输中。\"
机械化的声音从王卫国变质的声带里发出。他的右手不受控制地抬起,在泥地上划出复杂的几何图形——正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平面图。
伊万诺夫的手表疯狂闪烁:【警告!时间线扰动检测!】
棺中婴儿的胸腔完全透明化。那枚玉琮芯片正在分解,化作无数纳米级的青铜粒子。这些粒子在空中重组,形成十二把微型钥匙的形状,每把钥匙的齿纹都对应着玉琮的一节纹路。
\"教授!小心!\"
年轻助手的尖叫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掐断。他的脖颈浮现出青铜色的勒痕,身体悬浮到半空,如同提线木偶般摆出跪拜姿势。
婴儿的血泪越来越多。
每滴泪珠落地,都腐蚀出一个小型星图。这些星图自发连接,在泥泞的地面形成精密的全息投影:
2023年的天宫空间站,第七舱段内,骨瓷化的\"陆远\"正被青铜根系改造为玉琮形态。他的胸口裂开,露出里面跳动的青铜心脏——表面刻着1974年临潼出土编号。
\"闭环必须完成。\"
伊万诺夫的手表突然解体,零件悬浮在空中重组为微缩的青铜神树。他本人则开始骨瓷化,从指尖蔓延的裂纹里渗出青蓝色液体。
棺中婴儿完全睁开了双眼。
右眼的星图与左眼的人类瞳孔同时聚焦在伊万诺夫身上。
\"滋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