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落幕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章 落幕,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你很会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身为储君,他怎能袖手旁观,任由夏白步步紧逼?
这对皇家尊严有损。
夏白神色严肃地回应:“禀殿下,尚未足够。这关系到大明长久的治国方略。”
“影响遍及整个天下。”
“若朝廷缺乏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决心,天下局势只会愈发向宋代靠近。若以汉唐为标杆,如今的大明显然还有差距。”
朱元璋背着手,伫立不动。
治世超越唐宋,远胜汉唐。
这不是夏白头一次提到这个观点。
然而朱元璋对此向来嗤之以鼻,汉唐又能怎样?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不过都是过往的失败者。
他所追求的是千秋万代的基业。
自然要远胜汉唐!
朱元璋缓缓说道:“我创立的大明,必将超越以往所有王朝。”
夏白颔首表示认同。
随后他又提出新的问题:“再请问陛下,您希望拥有的臣子是怎样的?”
“是那些一味阿谀奉承、毫无主见,只顾自身权势利益的臣子,还是忧国忧民、一心为公的贤才?”
话音刚落。
还未等朱元璋答话,旁边的大臣便坐不住了。
李善长勃然大怒:“放肆!”
“我大明臣子无不忠心耿耿,从无异心,一心为公,岂容你在此诋毁诽谤?”
“陛下,此人为挑拨君臣关系,居心叵测,恳请陛下赐他死罪。”
“臣附议。”
……
夏白轻笑一声,淡然扫视着群情激愤的大臣,正色道:“诸位大人或许皆为正直忠诚之士。”
“但治理国家单凭忠心远远不够。”
“我先前呈上的土豆,其实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种植次数增多后,产量会逐渐下降。”
“我曾私下尝试过几种解决办法,但成效不大,后来我想到一个方法,那就是信任基层百姓的智慧与能力。”
“粮食产量直接关系到底层百姓的生活,在这方面,普通民众往往比其他人更加关注和担忧。”
“所以在来到应天府之前,我已经将部分土豆分发给了开封府的百姓,并且把相关问题一并告知他们。”
“臣以为,他们终能找到*之道。”
“但此事非朝中群臣所能为。”
“近来寿州与滁州遭遇洪灾,伤亡甚众,究其根源,实因两地交界处一段河堤崩塌所致。”
“此乃官吏失职之过!”
赵瑁沉声说道:“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我辈身为朝廷官员,这段时日已是竭尽全力救灾,何谈失职二字?”
“荒唐至极!”
夏白点头附和。
他并非否认朝廷正在积极赈灾。
但这是否就是百姓所需?
绝非如此。
百姓期盼的是天灾不至于严重影响日常生计,希望的是朝廷具备更强的防灾能力。
而今的大明却未能达成这些。
夏白说道:“自元人占据中原以来,天下灾害屡见不鲜,尤其对农田影响深远。一旦遭遇长期干旱或洪水,按以往经验,只会让官府更加疲惫不堪,财政亏空亦将日益严重。”
“仅靠旧有方法已无法满足天下的需求,即便再完备的制度,也无法抵御连年灾祸。”
“必须有所变革。”
“从救灾转为治灾!”
夏白话未说完,便遭到李善长的反驳。
李善长道:“胡说八道,我大明取代元朝建立,顺应天意,国运正盛,怎会像元朝那般?”
“你分明是在咒诅大明。”
夏白注视着李善长,也动了怒气,冷然道:“你可否敢对你所说的话承担后果。”
“若真天灾连连呢?”
“你知道吗,你的态度将会导致多少人丧生,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家破人亡?”
李善长脸色微变,眯起眼睛道:“天灾乃是上天降下的旨意,岂是人力可以避免?但在我们大明君臣共同努力下,天灾带来的影响早已逐步降低。”
“岂容你危言耸听。”
“我不相信大明会有这样的劫难。”
“难道这就是大明臣子对待国事的态度吗?满口仁义道德,开口闭口都是道德仁义,最后只是祈求上苍?”夏白道。
他目光如电,紧盯着李善长和赵瑁等文官,冷冷说道:“身为大明臣子,你们一直抱有侥幸心理,期望上天不会降下灾祸,不会如此对待大明。”
“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这也是身为大明臣子应当警觉并防范的事。”
“这也是你们身处此位应尽的责任。”
“内心充满侥幸,言辞却满是大义凛然,一旦真正需要行善施仁之时,便显露出伪善的面目。”
“说尽空谈虚话,毫无实干精神,待百姓陷入困顿,便归咎于天命不公或民德败坏,以为这是上天降罚。”
“你们都可以去责备他人。”
“唯独忘记审视自身。”
“然而,最该被责备的恰恰就是你们。”
“身为大明官员,既无责任担当,亦无为国为民的志向,心思全放在争权夺势与敷衍塞责上,这些圣贤学问恐怕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为官并非为了作威作福。”
“如此官员,既无实际能力,又无远大抱负,怎能承担起天下人的期望与百姓的信任?”
“自元末至今,天灾频仍。”
“臣子轮替,制度变更,虽经多次调整与完善,但天灾真的减少了吗?因天灾丧生的人数真的下降了吗?”
“并没有。”
“因为这不仅仅是天灾。”
“更是人祸,是朝廷上下官员的失职所致。”
“也许在你们眼中,已经尽力了,灾情已妥善处理,该做的也都完成了。”
“我凭什么来指责你们?”
“可扪心自问,你们真的有过防患未然的觉悟吗?真的有事先防范的意识吗?真的尽力去减轻天灾的影响了吗?”
“你们太过自负了!”
“你们本可以为天下多做贡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