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3章 刘放传,大臣欺负皇上的妃子,诗韵拾梦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放,字子弃,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汉代广阳顺王的儿子西乡侯刘宏的后代。他曾经担任过郡里的纲纪(地方官吏),被举荐为孝廉。当时天下大乱,渔阳太守王松占据了他的地盘,刘放就去投靠了他。曹操(太祖)攻克冀州后,刘放劝说王松:“过去董卓作乱,各地英雄纷纷起兵,各自占据一方,自封官职。只有曹操能够拯救危难,辅佐天子,奉命讨伐罪人,所向披靡。以二袁(袁绍、袁术)的强大,曹操一到,淮南的势力就冰消瓦解;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也被大败。曹操乘胜追击,将要平定黄河以北,他的威严和刑罚已经合二为一,大势已成。早来归顺的人会逐渐获得福气,晚来归顺的人会先灭亡,这是时不我待、迅速行动的时刻。过去黥布放弃南面称尊的地位,带着剑投奔汉高祖,是因为他明白兴衰的道理,清楚去留的分寸。将军您应该投身曹操,与他建立深厚的关系。”王松同意了他的建议。恰好曹操在南皮讨伐袁谭,写信招降王松,王松献出雍奴、泉州、安次三地,归附曹操。刘放替王松给曹操写回信,文辞非常华丽。曹操看了后非常赞赏,又听说了刘放的劝说,于是征召了他。建安十年(205年),刘放和王松一起到了曹操那里。曹操非常高兴,对刘放说:“过去班彪投靠窦融,在河西立下功劳,现在你的情况和他多么相似啊!”于是让刘放参与司空的军事事务,历任主簿、记室,后来又出任合阳、祋祤、赞县的县令。

魏国建立后,刘放和太原的孙资都被任命为秘书郎。在此之前,孙资也曾经担任过县令,还参与过丞相的军事事务。孙资的别传记载:孙资,字彦龙,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三岁就失去了父母,由哥哥和嫂子抚养长大。他在太学学习,广泛阅读各种典籍,同郡的王允一见到他就非常赏识他。曹操(太祖)担任司空时,也征召过孙资。但当时他的哥哥被同乡人杀害,孙资亲手为哥哥报仇后,带着家人逃到河东,因此没有接受曹操的任命。不久,他又被本郡任命为官,但以生病为由推辞了。他的朋友、河东人贾逵对他说:“您怀有超群的才能,正值故乡动荡不安,曹操殷勤地邀请您,您应该像古代贤人那样,重视桑梓之情。然而您却长期犹豫不决,拒绝接受任命,这就好比在秦王的朝廷上炫耀和氏璧,却拒绝接受价值连城的回报。我私下里觉得您这样做不太明智。”孙资被他的话所感动,于是接受了任命。他到任后担任功曹,被举荐为计吏。尚书令荀彧见到孙资后,感叹道:“北方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我以为那里的贤能之士都已凋零,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像孙资这样的杰出人物!”于是上表推荐孙资担任尚书郎。但孙资以家中有难为由,请求回到河东。

曹丕(文帝)即位后,刘放和孙资被调任为左右丞。几个月后,刘放又被调任为令。黄初初年,秘书机构被改为中书,刘放被任命为监,孙资被任命为令,两人都被加封为给事中;刘放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孙资被封为关中侯,从此掌握了国家的机密事务。三年后,刘放被晋升为魏寿亭侯,孙资被封为关内侯。

明帝曹叡即位后,刘放和孙资更加受到宠信,两人都被加封为散骑常侍;刘放被晋升为西乡侯,孙资被封为乐阳亭侯。孙资的别传记载:诸葛亮出兵驻扎在南郑时,当时有人建议趁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讨伐诸葛亮,明帝也有这个想法,于是询问孙资的意见。孙资说:“过去武皇帝(曹操)征讨南郑,攻取张鲁,在阳平之战中,虽然危险但最终取得了胜利。他又亲自解救了夏侯渊的军队,多次说‘南郑就像天狱一样,斜谷道就像五百里的石穴’,这说明那里地势险要,他很高兴能够解救出夏侯渊的军队。此外,武皇帝用兵如神,看到蜀军盘踞在山岩之上,吴军流窜于江湖之间,他都选择避开,而不是勉强将士用命,不争一时之气。这正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难而退,才是明智之举’。现在如果我们要进军南郑讨伐诸葛亮,道路险阻,而且需要动用精兵,同时还要安排兵力转运物资、镇守南方四州,抵御水贼,总共需要十五六万人,肯定还要再征调一些兵力。这样一来,天下必然动荡不安,耗费巨大,这确实是陛下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防守和作战所需的兵力,相差三倍。只要用现有的兵力,命令大将们占据各个战略要地,威震强敌,安定边境,让将士们能够安心休息,百姓们也能安居乐业。几年之内,我国日益强盛,吴蜀两国必然会自行疲惫。”明帝因此停止了军事行动。

当时,东吴的彭绮在江南发动叛乱,有人建议趁机讨伐东吴,认为一定能取得胜利。明帝又询问孙资的意见。孙资说:“鄱阳的宗族人之前多次发动叛乱,但都因为力量薄弱、谋划浅薄,很快就失败了。过去文皇帝(曹操)曾经秘密分析过敌人的形势,说洞浦之战虽然杀死了万人,但敌人很快又聚集了千万艘船只;江陵被围困了数月,孙权只派了千数百人在东门驻守,但他的土地并没有崩解。这说明孙权的统治有法纪,上下一心,这是非常明显的证据。由此推断,彭绮恐怕不能成为孙权的心腹大患。”结果彭绮果然很快就失败了。

太和末年,东吴派遣将领周贺乘船前往辽东,企图招降公孙渊。明帝打算派兵拦截讨伐,但朝中大臣大多认为不可行。只有孙资坚决主张出兵,结果果然大获全胜,孙资因此被晋升为左乡侯。

《魏氏春秋》记载:乌丸校尉田豫率领西部鲜卑的泄归尼等人出塞,讨伐轲比能和智郁筑鞬,取得了胜利。返回时,他们到达马邑故城,被轲比能率领的三万骑兵包围。明帝得知后,一时间想不出办法,于是来到中书省,询问监、令的意见。中书令孙资回答说:“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一直受到轲比能的信任。陛下可以派人带着诏书去劝说轲比能,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自然解围。”明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轲比能果然释放了田豫。

刘放擅长撰写书信和檄文,三祖(曹操、曹丕、曹叡)的诏书和招抚的文书,大多出自刘放之手。青龙初年,孙权和诸葛亮联合起来,准备共同入侵魏国。边境的哨兵截获了孙权的书信,刘放于是修改了信中的内容,把原文换成了暗示孙权想要归顺魏国的言辞,并把这封信封好,让征东将军满宠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把信转给东吴的大将步骘等人,步骘等人又把信拿给孙权看。孙权担心诸葛亮会因此产生怀疑,于是详细地解释了一番。这一年,刘放和孙资都被加封为侍中、光禄大夫。

孙资的别传记载:当时,孙权和诸葛亮号称是魏国的主要敌人,几乎每年都有军事行动。明帝总揽朝政,一方面策划抵御敌人的策略,另一方面规划取得胜利的计划,孙资都参与其中。然而,孙资自认为是明帝的心腹,常常把事情让给明帝处理,说:“调动大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应该和群臣共同商议。这样既能表明陛下的英明,又能广泛听取意见。”每当朝臣们开会商议时,孙资总是公正地评判是非,选择好的建议加以推行,但始终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如果有人对朝臣有责备或爱憎之词,孙资总是为他们辩解,以杜绝诽谤的源头。例如征东将军满宠和凉州刺史徐邈,都有人诋毁他们,但孙资都极力称赞他们的品行,使他们最终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满宠和徐邈能够保全自己的功名,都是孙资的功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共享玩物(N)笔趣阁二狗

呆萌僵小鱼

播种在师娘子宫小说免费阅读

不如退而结网

和孩子发了关系心理咨询怎么办

槟榔屿岛的林威

女主名器紧致特殊体质的重生小说

衣子羽

乳头放进宝宝嘴里宝宝干呕怎么回事

阿星仔

三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

进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