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拾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3章 刘放传,大臣欺负皇上的妃子,诗韵拾梦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初,孙资在家乡时,名声就超过了同辈。同乡的司空掾田豫和梁相宗艳都非常嫉妒他,而杨丰又附和田豫等人,专门制造谣言诋毁孙资,双方的矛盾很深。但孙资从不把这些事情说出去,也没有任何怨恨。田豫等人非常惭愧,主动要求消除过去的恩怨,与孙资结为亲家。孙资对他们说:“我没有怨恨之心,不知道有什么需要消除的。这不过是你们自己看轻自己,又自己看重自己罢了!”于是他为自己的长子孙宏娶了田豫的女儿为妻。等到孙资身居高位时,田豫已经年老多病,赋闲在家。孙资对他的待遇非常优厚,还把他的儿子推荐到本郡,让他担任孝廉。而杨丰的儿子后来成为尚方吏,明帝因为一件职务上的事情责备他,想要治他的罪。孙资却请求明帝放过他。他就是这样不记旧仇。

景初二年,辽东被平定后,孙资和刘放因为参谋有功,各自晋升爵位,被封为本县侯。刘放被封为方城侯,孙资被封为中都侯。

这一年,明帝卧病在床,想要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一起辅佐朝政。曹宇性格谦逊,推辞说:“自己实在知道自己不能胜任大任。”明帝召见刘放和孙资,进入卧室内,问他们:“燕王真的这样吗?”刘放和孙资回答说:“燕王确实知道自己不能胜任大任。”明帝又问:“曹爽可以代替曹宇吗?”刘放和孙资趁机表示赞成。他们还深入阐述应该尽快召见太尉司马宣王,以维护皇室的稳定。明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立刻把黄纸交给刘放,让他起草诏书。刘放和孙资离开后,明帝又改变了主意,下诏阻止司马宣王前来。不久,明帝又召见刘放和孙资,说:“我亲自召见太尉,而曹肇等人反而让我阻止他,差点坏了我的事情!”于是命令他们重新起草诏书。明帝单独召见曹爽和刘放、孙资,一起接受诏命,于是免去了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的官职。太尉也到了,登上床榻接受诏命,然后明帝去世。

《世语》记载:刘放和孙资长期掌管机密事务,曹肇和夏侯献心里很不平。殿中有棵鸡栖树,两人互相说:“这棵树已经很久了,还能支撑多久呢?”他们指的其实是刘放和孙资。刘放和孙资很害怕,于是劝明帝召见司马宣王。明帝亲自起草诏书,让宦官辟邪送到司马宣王那里。司马宣王当时在汲县,曹肇等人先接到诏书,命令他们在轵关以西返回长安。辟邪又来到司马宣王那里,司马宣王怀疑有变故,叫来辟邪详细询问,然后乘追锋车飞驰到京城。明帝问刘放和孙资:“谁可以和太尉对峙?”刘放说:“曹爽。”明帝问:“他能胜任吗?”曹爽在旁边,流着汗不能回答。刘放用脚踢他的脚,小声对他说:“我以死来效忠国家。”曹肇的弟弟曹纂是大将军司马,燕王也有些失意。曹肇出去后,曹纂看见他,惊讶地说:“皇上身体不适,为什么都出去了?应该回去。”天已经黑了,刘放和孙资在宫门宣布诏书,不再让曹肇等人进入。燕王被罢免。曹肇第二天到宫门,但进不去,害怕了,去廷尉那里,因为处理事情不当被免职。明帝对夏侯献说:“我已经好多了,你就出去吧。”夏侯献流着泪出去了,也被免职。《世语》中所说的树的摆放先后,和本传不同。孙资的别传记载:明帝下诏给孙资说:“我年龄渐渐大了,又广泛阅读了书传,都感叹不已,无所不念。考虑万年之后的计划,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亲人广泛占据职位,兵权也很重要。现在射声校尉的职位空缺,我很久就想让亲人担任,不知道谁可以担任?”孙资说:“陛下考虑深远,确实不是我这种愚臣所能达到的。书传上记载的,都是圣明的君主所研究的。如果汉高祖不知道陈平、周勃能安定刘氏,汉武帝不知道金日磾、霍去病可以托付重任,那后果不堪设想!文帝(曹丕)当初召见曹真回来时,亲自召见我,让我考虑重重的事。等到他去世,陛下即位,还有曹休内外的期望。幸亏遇到好的时机,陛下能够控制局面,让每个人各司其职,没有一点矛盾。由此推断,亲臣贵戚,虽然应该掌握兵权,但应该让他们的轻重早就确定。如果诸侯掌握兵权,力量均衡,受到的宠爱和信任相同,那么他们就不会互相服从;不互相服从,那么他们的意见就会不同。现在五营所统领的士兵,通常不超过几百人,选拔校尉,如果他们的类别相同,那么他们就有对手。至于重大责任,能够有所维系的人,应该由陛下亲自挑选,像陈平、周勃、金日磾、霍去病、刘章等一两个人,逐渐区别他们的威信,让他们互相镇守,这样对事情是最好的。”明帝说:“你说得对。按照你说的,应该为我考虑长远的计划。今天可以和陈平、周勃相提并论,和金日磾、霍去病、刘章相当的人,是谁呢?”孙资说:“我听说了解人是明智的,只有君主难以做到。唐尧、虞舜那样的圣人,他们所推荐的人,都要经过明确的考察。陈平最初侍奉汉高祖时,周勃、灌婴等人指责他有接受贿赂、嫂嫂不贞的罪名。周勃最初只是吹箫引箭,侍奉高祖,也没有名声;高祖考察他的品行,然后才知道可以托付大事。霍去病在给事中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才被亲近信任。金日磾是外族人,因为至孝质直,被特别提拔使用,但左右的人还说‘随便得到一个胡人,却如此看重他’。陈平、周勃虽然安定了汉朝的后代,但最后,周勃被反叛的罪名所困扰,陈平也只是勉强免于吕后的谗言。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争权,几乎酿成祸乱。这确实说明了解人不容易,做臣子很难。而且所挑选的人,应该是陛下所亲近的,应该是陛下所信任的,这确实不是我这种愚臣所能识别的。”臣松之认为:孙资和刘放当时号称专任,掌握机密,政事无不涉及。孙资、刘放被委托重任,当安危所断,但他们却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态度。受到别人的亲近信任,道理上怎么能这样呢?查看本传和其他书籍都说孙资、刘放称赞曹爽,劝明帝召见司马宣王,魏国的灭亡,祸端就在这里。孙资的别传出自他家,想要用这些话掩盖他的大错,但恐怕这种背负国家耻辱的行为,最终无法磨灭。

齐王曹芳即位后,因为刘放和孙资决定大计,增加食邑三百户,刘放加上之前的食邑总共一千一百户,孙资一千户;封爱子为亭侯,次子为骑都尉,其余的儿子都为郎中。正始元年,又加封刘放为左光禄大夫,孙资为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正始六年,刘放转任骠骑将军,孙资转任卫将军,仍然兼任监、令。正始七年,又封儿子为亭侯,两人都年老退休,以列侯的身份每月初一和十五朝见,地位为特进。孙资的别传记载:大将军曹爽专权,经常改变旧的制度。孙资感叹说:“我累世蒙受恩宠,又参与了先帝的嘱托,现在即使不能匡正时事,难道可以坐享清闲的俸禄吗?”于是坚决称病。正始九年二月,明帝下诏说:“你掌管机密三十多年,经营各种事务,功绩显着。我即位以来,你的建议对我帮助很大。因此以前增加你的荣誉,让你和三公一样,对外率领群臣,对内期待你的正直意见。现在你年老多病,上还印绶,前后郑重,言辞恳切。天地以大顺成就美德,君子以宽容成就仁德,我因为职责所在,违背了你的意愿;现在听从你的请求,赐钱百万,让你兼光禄勋少府,亲自到家里养病。你要努力治疗,保养身体,以享受长久的福禄。设置舍人官骑,每天供应酒食。”曹爽被诛杀后,又任命孙资为侍中,兼任中书令。嘉平二年,刘放去世,被追封谥号为“敬侯”,他的儿子刘正继承了他的爵位。臣松之查证:头责子羽说:士卿刘许,字文生,是刘正的弟弟。他和张华等六人,都以文辞可观,意思详序而着称。晋惠帝时代,刘许担任越骑校尉。孙资再次退休回家,被任命为骠骑将军,转任侍中,仍然担任特进。嘉平三年,孙资去世,被追封谥号为“贞侯”,他的儿子孙宏继承了他的爵位。

刘放的才能和计谋超过孙资,但自我修养不如孙资。刘放和孙资既善于迎合主上,又从不公开评论得失,压制辛毗而帮助王思,因此受到世人的讥讽。然而,他们也常常利用群臣的谏诤,支持他们的意见,并且秘密地陈述利弊,不专门说奉承的话。到了咸熙年间,晋朝建立五等爵位制度,因为刘放和孙资在前朝有功勋,刘正被改封为方城子,孙宏被封为离石子。据孙氏谱记载:孙宏担任南阳太守。孙宏的儿子孙楚,字子荆。《晋阳秋》记载:孙楚的同乡王济,是个豪爽的公子,担任本州的大中正。他询问孙楚的品行和才能,王济说:“这个人不是你能评价的。”他自己评价说:“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孙楚的官位升到讨虏护军、冯翊太守。孙楚的儿子孙洵,担任颍川太守。孙洵的儿子孙盛,字安国,担任给事中,秘书监。孙盛的堂弟孙绰,字兴公,担任廷尉正。孙楚以及孙盛、孙绰,都有文采,孙盛还善于谈论名理,他们的着作都流传于世。

评价说: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等人,才策谋略都是世间少有的奇才,虽然他们的清廉、治理和德行不如荀攸,但在筹划和预测方面,他们是一样的。刘放的文才和孙资的勤慎,都掌管机密事务,权倾一时,但他们过于奉承,不符合正道,因此受到讥讽和奉承的名声,往往超过了实际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共享玩物(N)笔趣阁二狗

呆萌僵小鱼

播种在师娘子宫小说免费阅读

不如退而结网

和孩子发了关系心理咨询怎么办

槟榔屿岛的林威

女主名器紧致特殊体质的重生小说

衣子羽

乳头放进宝宝嘴里宝宝干呕怎么回事

阿星仔

三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

进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