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作的小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章 银针经络通文气,笔耕者:文心长明,不会写作的小林,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手机震动,母亲发来术后消息:“手术顺利,病房里的水仙花正开,护士说像你书房那盆。”附带的照片里,老人手上打着留置针,枕边摆着许砚秋小学时的作文《我的理想》,泛黄的纸页上用红笔圈着:“此处‘成为作家’的理由太单薄,该像银针一样,扎到心里去。”那是母亲在病床上为他做的“文字针灸”,二十年后依然精准。
深夜,许砚秋在中医馆客房翻看陈墨斋送的《针灸甲乙经》抄本,书页间夹着片晒干的艾草叶,叶脉竟与铜人经络图完全重合。隔壁传来陆辰安与园林顾明修的语音通话,两人正讨论如何将“经络气脉”与“园林动线”结合,设计出“空间与人体双重诡计”——比如凶手通过调整园林路径的坡度,让受害者在特定穴位受压,诱发致命疾病。
周明宇的消息悄然发来:“‘新文心论坛’确认顾明修、陈墨斋为联席主讲,主题定为‘传统技艺的叙事针灸——如何让故事气脉畅通’。”许砚秋望向窗外,同仁堂的灯笼在夜色中摇曳,像悬在经络线上的穴位灯。他忽然想起陈墨斋说的“气行则血行,文通则心通”,写作者何尝不是在文字里行针?需要找到故事的“合谷”“太冲”,让情感的气血在字里行间顺畅流动,既不淤塞,也不妄行。
他提起笔,在新稿纸上写下:“陈墨斋的银针刺入‘足三里’的瞬间,艾烟混着药香漫过诊室。那些在铜人身上游走的经络线,何尝不是故事的隐形脉络?好的小说就像精准的针灸,知道该在何处留白以储气,何处着墨以通络,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气海穴’。”
墨色在宣纸上晕开,如同艾烟在空气中画出的弧线。许砚秋知道,中医馆之行不仅为陆辰安的悬疑小说注入了“人体诡计”的新维度,更让他对“叙事节奏”有了顿悟:健康的创作生态,就像一套运行顺畅的经络系统,需要传统的“银针”与现代的“理疗仪”各司其职,让每个故事都能在时光的“经脉”里,传递出不疾不徐的生命力。
远处,更夫的梆子声穿过胡同,“小心火烛”的吆喝与中药柜的铜锁轻响交织。许砚秋合上笔记本,案头的艾草叶在台灯下投出细长的影子——那是下一章的伏笔,也是千章长卷中,又一处等待读者触摸的“文心穴位”。接下来,他们将走进古琴坊,在丝弦共振中探寻“音律与叙事节奏”的关联,而母亲的康复、陆辰安与AI写作软件的交锋、陈墨斋在论坛上的针灸演示,都将在时光的经络里,一步步疏通新的文气,让笔耕者的故事,如同永不断绝的经络气血,在千章长卷中,永远涌动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