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年 左氏湘军崛起
萧一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年 左氏湘军崛起,每天都要挨打总裁的小说,萧一刀,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雨幕中的杭州城如同一只蜷缩的困兽,城墙上的青苔在暴雨冲刷下泛着幽光。
左宗棠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茶盏上的冰裂纹,这是半月前周宽世遣人送来的汝窑贡品,青瓷底款\"枢府\"二字被刻意磨去,却瞒不过他的眼睛。
雨滴在油布上汇聚成流,帐内铜漏的滴答声突然变得尖锐,他猛然起身,甲胄鳞片刮过太师椅扶手,在黄花梨木上留下三道新月状刻痕。
\"七里泷水势如何?\"他截住正要禀报的斥候,目光扫过年轻人甲胄下露出的湘绣腰带,那分明是曾国藩亲兵营的制式。
跪地的斥候喉结滚动,蓑衣滴落的水渍在青砖地面洇开暗纹:\"回大帅,红单船吃水三尺二寸,船头压浪板已现裂纹。\"
左宗棠鼻腔里哼出冷笑。周宽世密信中所谓\"三艘英制炮艇\",实则是拿报废的走私船改头换面。
他抓起望远镜时,掌心被镜筒上凸起的英文铭文硌得生疼——\"Armstrong whitworth 1860\",这行字母在半个月前还令他困惑,直到史密斯教官用生硬的官话说:\"这是杀人利器的生辰八字。\"
江面忽明忽暗的渔火突然成串熄灭,左宗棠的太阳穴突突跳动。
半月前在嘉兴大营,那个金发碧眼的英国教官用刺刀挑开弹药箱时,他第一次见识到圆锥形炮弹的威力。
\"开花弹,三息落地,十丈方圆不留活物。\"史密斯的中文带着闽南腔调,此刻却在左宗棠耳边清晰回响。
\"传常捷军管带。\"他的声音像生铁砸在砧板上。亲兵掀帘时带进的风雨扑灭了两支牛油蜡烛,黑暗中传来铁器碰撞的脆响。
当帐内重新亮起时,三个身着深蓝呢子军装的身影已单膝跪地,他们胸前的黄铜纽扣在火光中泛着血色,这是周宽世特别叮嘱要缝制的\"避邪铜\"。
寅时二刻,雨势骤急。左宗棠望着舆图上朱笔勾勒的馒头山,突然抓起案头镇纸砸向沙盘。
檀木底座撞碎黏土捏制的钱塘江堤坝,惊得帐外战马长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他抓起支令箭折断,\"让长毛贼见识什么叫洋务!\"
东南方的火光就在这时撕裂夜幕。五百杆抬枪的轰鸣声里,左宗棠分明听见金属弹丸穿透船板的闷响,这是史密斯改良的\"连环铳\",将传统火绳枪改装为燧发装置,雨中照常击发。
太平军水寨亮起的灯笼像受惊的萤火虫群,在江面投下支离破碎的光影。
\"该收网了。\"左宗棠抓起令旗的手突然顿住。江风送来若有若无的汽笛声,那是周宽世承诺的\"火轮船\"正在预热轮机。
他想起三日前在富春江支流看到的场景:三个铁甲怪物蛰伏在芦苇荡中,德国工程师正用铁锤猛敲漏气的蒸汽阀,暗红色铁锈混着机油滴入江水。
三发红色信号弹冲天而起时,左宗棠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英制阿姆斯特朗炮的怒吼声中,他看见对岸山崖的百年古松拦腰折断。
江面炸起的水柱裹挟着木屑和断肢,一发偏离的炮弹竟将岸边碉楼轰出丈许缺口,这是新式火药才有的破坏力,他忽然想起胡雪岩半月前神秘消失的三日。
马蹄声破雨而来,胡雪岩滚鞍下马的动作带着徽商特有的利落。
他怀中油纸包竟滴水未沾,揭开时露出苏州知府密函上完整的火漆印,双龙戏珠纹样中暗藏\"江海关\"三字微雕。
\"法国领事要抽三分利,却不知我在契约二十七款夹了复利条款。\"红顶商人眼角笑纹里藏着锋刃,\"大帅的粮道,岂能任夷人拿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